日本为何放弃枪支
很多人不知道,日本在1600年已经比任何国家拥有更多更好的枪支,但是因为当时日本政府是由武士阶层控制,刀才是这个阶级的象征,用刀进行体面的战斗是武士引以为豪的荣誉。这时候,如果农民出身的士兵能随便的拿枪支乱放一气、杀死一个骄傲的武士,这绝对是武士阶层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日本一再打压枪支的生产以至于一度绝迹。
日本为何可以放弃枪支
反观同时代的欧洲大陆,它们之所以没有、也不可能限制枪支发展,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哪怕短暂的放弃火器,很快就会被邻国用火器打垮,而日本孤悬海外,(短时间内)没有受到这种外部竞争的威胁,所以使得枪支的限制得以实现。
不管是刷成就感,还是讲励志故事,相比归因于外在环境因素,我们更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以及别人的失败归因为内在因素。
错误的自大也许还有些益处,但是内在归因引发的歧视与指责是很多“恶”的来源,正视环境因素的影响,既可以让我们平和,也更加谦卑的面对世界的变化。而放在人类发展的宏观视角上,把发展差异性的外在环境因素讲述的如此透彻、简单的书,必须得推荐Jared Diamond的这本《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以下即是我筛选及总结出本书的核心内容,希望对你了解这本书有帮助。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作者:Jared Diamond
关键问题
为什么是欧洲人“发现”并征服了美洲和澳大利亚,为什么不是人类起源的非洲?各个大陆的技术发展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是人种的差异导致社会发展的快慢不同,还是脚下这块大陆的地理环境让他们无从选择?
几点解释
第一组差异:在各个大陆上,可以用作驯化的野生动植物数量有明显的差异。
比如,平均重量超过100磅的陆生野生哺乳动物中,欧亚大陆被驯化的种类有13种,美洲大陆1种,而非洲撒哈拉以南(北非更接近欧亚大陆)和澳大利亚则是一种都没有。
这并不是因为欧亚大陆上的人更聪明,因为即使非洲大草原上奔跑着无数种野生动物,亚马逊丛林号称最密集的动植物聚集地,但是直到现在,被驯化的哺乳动物仍然主要是猪、牛、羊、马这几种,可见这是动物的可驯化性的问题,而不是驯化者能力高低。
而得到驯化的植物(如小麦、水稻)提供了足够的食物,这才让游牧或狩猎民族变成农民,也才能够真正实现粮食的积累。
能够积累剩余粮食才能够养活不从事粮食生产的专门人才,才能有众多的人口,并形成军事上的优势。
驯化的牲畜(如牛、猪、羊)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还能大大提高农业的效率(耕牛)。
农业社会因为长期定居,而更易滋生疾病,驯化的牲畜也携带各类病菌,所以生存下来的农业社会(已经对这些病菌具有相当免疫力),在面对游牧民族、采集狩猎民族的时候,经常是以其携带的病菌作为最有力的武器克敌制胜。
例如,天花、麻疹和流行性感冒这类传染病原,一开始就是动物所感染的类似的病菌突变而来,而这些疾病在欧亚大陆内部便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口死亡,当携带这些病菌的欧亚人(活下来的)把病菌传染给毫无抵抗力的美洲土著之时,它的杀伤力其实远超枪炮。
第二组差异:传播和迁移速度。
不管是技术创新还是政治体制,大多数社会从其他社会获得的要比他们自己发明的多得多。因此,一个大陆内部的传播与迁移,对它的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纵观全球,欧亚大陆的技术传播速度最快,这是由于它的东西向的主轴线(陆地形状为横条型,大多数区域纬度相似,因而气候相似)和它相对而言不太大的生态与地理障碍。所以作物和牲畜都有相互传播的可能。
传播的速度在非洲和美洲就非常缓慢,因为这两个大陆的南北向(陆地形状为竖条形,大多数区域纬度差异大,因而气候差异大)的主轴线和地理与生态障碍(如撒哈拉沙漠、中美洲的炎热低地、巴拿马地峡),同一种植物的种植没法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第三组因素:面积和人口总数的差异。
更大的陆地面积或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潜在的发明者,更多的互相竞争的社会,更大的采用和保有发明创造的压力。因为任何社会如果不这么做,就往往会被竞争对手所淘汰。
欧亚大陆的面积最大,相互竞争也最为激烈,而澳大利亚在这方面就差得多,美洲虽然总面积大,但是地理上和生态上支离破碎(第二组因素),实际上相当于没有紧密联系的较小的大陆。
总结一下
欧亚大陆比其他大陆拥有多的多的可供驯化的动植物,使其能够较早的转变为农耕社会,这一方面促进了人口的增加、专业的分工,还使其人民对更多的病菌形成抵抗力,所以能够依靠更强的军事以及多样的病菌去征服其他大陆。
欧亚大陆以东西向为主轴线,且人口众多,使得各项技术(如动植物驯化)更容易传播和竞争,从而加速其技术进步,这使得欧亚大陆较早发展先进武器并且较少中断技术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