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阶段H5技术被推到高峰,很多人认为借助H5就能利用微信公众号取代APP原生应用了,而事实是怎么样的?这里我从产品层做一个客观分析。
一,原生APP总体趋势
客观来看待,工具型APP发展正出现瓶颈饱和,工具类APP该做的都已经做完。剩下的APP都是围绕着内容生产的社交以及新闻类APP,而这很考验运营势能。
现在做APP开发,要想再做成一个纯工具不与智能硬件或者线下结合的APP的机会不存在,其次内容型APP需要强运营能力。所以我们下面要讨论第一是工具类APP能否迁移到微信服务号中?第二是这类运营的内容型产品能否迁移到微信服务号?
二,原生APP四象限与微信关系
现在从用户数和打开频率来讨论下原生APP的四象限,这四象限代表着已经存在的需求,这里的用户多少以BAT的矩阵产品为基准线,我们从这四个象限出发来看下微信服务号与之对应的关系。
用户多,频率高:这类APP是BAT矩阵产品,要在微信服务号里面做是不可能的,BAT也不会考虑,而下一个BAT级别的公司一定不会在微信服务号中诞生,必须另辟山头。所以没有任何机会。
用户少,频率低:这类APP就是我们常见的在应用商城中那些小而美的产品,一些小创意产品,这类APP产品本身就没太大机会,所以放到服务号中更没机会。因为需求已经被验证过了。
用户少,频率高:这类APP类似滴滴打车,安装打车软件的人数还是少的,而其他任何垂直服务类APP相比于BAT矩阵产品也是少的。但是这类APP有一个机会就是利用微信的服务号把自己放到里面,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样既省去了高昂的开发成本,又减少了高昂的用户获取成本,试想,现在让用户去为了获取某个服务而要下载APP有多困难,并且现在地推也主要是让用户扫描微信服务号二维码,但如果说要在线下让用户扫描二维码下载APP,这种场景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绝大多数场景都没有WIFI。所以与微信竞争的O2O产品未来存在一定风险,不过目前大可不必操心,必须先做大了才有资格谈以后。
再说垂直社交类产品,微社区本身就是垂直社交APP,垂直社交本质上是论坛,而微信内部已经介入微社区,很多公众号也在利用微社区做垂直论坛。但一切的前提是这个公众号自身有极为强大的影响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而当这些微社区的用户体积到达一定规模后,就可以立即鸟枪换炮,所以微社区可以作为跳板存在,当然更多的也得看团队是否有跳出去的实力。
用户多,频率低:这类型的APP基本都是工具类APP,比如任何手机出厂都会自带计算器APP,日历APP,便签APP等等,这些APP在使用频率上不高,普通人一般会多久用一次日历?但每天会打开微信和QQ。
所以我要讨论的是这些有一定用户基数但是不高频的APP迁移到微信是否可行。那么先讨论一个可行的就是“备忘提醒”类APP,你只需要进入服务号,然后设置备忘提醒就可以了,不过微信团队也是非常聪明的,他们也早就发现了这个需求可以实现于是做了一个“语音提醒”进行了狙击,该服务号可以直接通过语音设置备忘提醒,比任何输入操作都方便。
三,原生工具类APP迁移到微信服务号的条件
下面从用户体验上来谈谈,原生工具类APP迁移到微信服务号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条件一,从产品层面来说一定要在更方便,更有效率的基础上去实现,比如“记账软件”这种主动操作的产品,就不适合,因为用户使用微信反而增加了操作成本,而一旦一个产品的操作成本增加,那就必死无疑。
原生打开:找到手机界面的APP固定位置->直接打开APP->对应操作
原生切换:系统层切换->对应操作
微信服务号打开:微信顶部搜索或逐行找到服务号->进入服务号->点击底部菜单或推送消息链接进入H5页面->对应操作
微信服务号切换:退出服务号->*用户有可能跳出微信,所以还可能需要切换至微信->微信顶部搜索或逐行找到服务号->进入服务号->点击底部菜单或推送消息链接进入H5页面->对应操作
条件二,根据条件一推出,很多原生工具APP用户的主动操作在微信符服务号的操作是增加成本的,所以这类原生工具APP迁移到微信行不通,原生工具APP迁移到微信更多的是需要满足用户的被动需求,也就是“推送大于主动”这类APP才可能有一定机会。
条件三,根据微信自身限制推出,这类APP必须满足微信开放接口条件,推送可以做到,但类似WIFI助手,清理内存的服务就无法做到,因为微信没有提供对应接口。但是提醒类就可以,服务号微信提供日50万次指定用户推送的客服回复接口(可以当APP云推送用),以及用户唯一openid获取接口,完全可以做。
结论:所以增加用户操作成本的这类型的原生APP绝对不适合进入微信服务号。原生工具类APP迁移服务号必须满足,1,以推送主导。2,其次微信接口条件满足。
结语:
借力微信服务号和H5技术可以做三类原生工具APP,第一类是低频O2O服务类,第二类是以某个公众号为核心的垂直社交,第三类是“推送”逻辑的原生工具APP,而这类APP腾讯方面已经在着手布局。
所以还要回到具体的场景,虽然H5崛起,但一项新技术要想颠覆一切,还需要看是否在真正落实的场景中能够给用户带来真正更高的效率,而不是靠臆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