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娘的灶台爹的田

娘的灶台爹的田

作者: 蒙山樵夫下山来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00:17 被阅读0次

    文/蒙山樵夫

    今天是戊戌年的冬至日,侄女家的小二宝过周岁生日。赶回老家,一家人团聚。每逢大家庭聚餐,两位哥哥在堂屋的厨房小锅煎炒。母亲总要在她的老锅屋烧起她一辈子也不离开的大灶,大锅内或煮或炖,都是母亲在忙活。

    从我记事起,就喜欢替母亲灶膛内添柴。喜欢看母亲大灶的火光,这火光很温暖,烤得脸暖洋洋的;喜欢听大灶的声响,哔哔啵啵木柴棒燃烧的声响,汩汩翻花的煮沸的汤的声响,静听之,真有点音乐的合奏;喜欢闻这锅灶的味道,煮沸的汤的香味,煮熟的肉的味道,煮熟的饺子的味道。记得小时候,跟着母亲烧锅,母亲总是把地瓜、胡萝卜放在这灶台下的炉灰里,这烧熟的地瓜、胡萝卜,软软的甜甜的,填进我的辘辘饥肠。这味道啊,让我享受了50多年!

    灶台是母亲的工作岗位,母亲干到八十三岁也不愿退休。现在四世同堂了,孙子都三十而立了,她也不愿离开自己的灶台。家里也有燃气灶,也有电磁炉,看那没有柴草就跃动的蓝色火苗,母亲总觉得不踏实,没柴禾好用。同普天下的农村母亲一样,母亲特别节俭,特别会过日子。灶膛下的炉灰,也是好东西,母亲总是装成袋,送到田里,说这是上好的肥料。这样灶台上下,干干净净,收拾得利利索索。母亲真是一个干活利索的人。

    农民过日子,离不开灶台。一家人的饭食,鸡猪鹅鸭的饲料,都离不开母亲的灶台。母亲常说人口平安、六畜兴旺。不仅要孩子们要吃饱,那鸡猪鹅鸭要是饿了也会叫得你翻天。现在想起来,母亲经营这灶台,也真是不易啊!

    为了填饱一家人的嘴巴,母亲早起晚睡天天不得空闲。尤其记得一到秋天,收拾完庄稼。那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们兄妹几个,到浚河岸的树林里搂柴禾。那飘飘悠悠落下来的树叶,那些带着青脉的黄叶,在母亲眼里就跟钞票似的。母亲把搂来的树叶晒干堆成垛,烧饭、炒菜,这就是一年的燃料。那时候,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有柴禾垛。对老家的浚河有如此深厚的情感,就源自小时候跟着母亲在河岸捡拾树叶的经历。现在,母亲也不搂柴禾了。林子里的厚厚的叶子,再也没人去搂柴禾。看着就觉得可惜,这情景也是放在40年前,我的娘亲不得乐开花嘛!

    为这灶台备好燃料了,母亲还得把各种粮食打成粉磨成面。一有空我们就得跟着娘去推磨去轧碾。石磨和石碾,磨道和碾道,我们哥几个有时跟着小毛驴一起工作,有时哥几个轮换推碾。转得天旋地转、头晕目眩。这滋味真是不好受。可想想母亲要天天做这样的活,哥几个也就忍了。谁叫咱生在农民的家庭呢?

    跟千百年的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一样,一辈辈农民男主外女主内。爹的工作岗位是田间。年轻时爹在中朝边境当兵,是接管苏制火炮的炮手和维修技工。爹这一辈子就喜欢玩机械,这种田也跟玩机械一样认真。记忆犹新的是跟着爹除草,那一年我12岁,爹给我找了一把小锄。爹说:种田人的孩子得学会种田,就是自家没地,也能靠力气给人家种田混口饭吃。古时候,皇上家的孩子都得学耕田,何况咱草民百姓?我不会锄地,爹就唱着豫剧《朝阳沟》唱词:前腿蹬,后腿松,握紧锄把不放松。可别说,我虽然愚笨,可也是学会了锄地了。

    爹是个认真精细的人,这种地跟绣花似的。爹锄地非常小心、细致,靠近苗子的杂草,都是先用手拔起来,然后再轻轻松土。就跟在我们头发里找虱子一样。记得小时候,小孩子头上身上不缺虱子,爹总是把我一根根头发找遍,捉出虱子,然后用热水跟我们洗头,感觉好舒服。爹对这小苗子真跟孩子一样,遇到黄叶的癞苗子,总是培培土,多放点肥料。就跟要给生癞的孩子加点营养似的。爹常说:种田人靠庄稼活命,就跟爱惜自家孩子一样爱惜庄稼。我越害怕越容易出错,一不小心把苗子锄下来,爹虽没训我,但是脸色却难看,看来特别心疼。爹就立马找棵小苗子栽上。现在想来,我之所以能够做事认真、精细,做事不惜力气,还是跟爹锄地学来的。爹已经故去快30年来,现在追忆起来,跟着爹学的东西让我受用一辈子。

    记得有一年八月十五,爹带着我们哥几个耕地。耕着耕着要下雨了。爹脱下蓑衣给牛披上,自己带着斗笠,衣服湿透了,冻得打了几个寒颤。爹把牲口给人送回牛棚,我们才回家吃饭。虽然我们都淋透了,爹说,这牲口明天还得干活,不能病啊!爹的爱心我到现在才想起来。

    爹常说,人勤地不懒。种田得下力气,得流汗,收成哪有白来的?虽是简单的种田人的话,却道出了哲学道理。当我懈怠的时候,我疲倦的时候,总想起跟着爹种田风吹日晒那份辛苦。再怎么苦,也没种田人辛苦。现在想一想,自己干那么点工作,所付出的那份辛劳,跟爹相比,真是九牛一毛啊!

    吃得苦中苦,方觉甜上甜。只有品尝生活的艰辛,经历了人世的风雨,才觉得当下生活的幸福。

    冬至夜,睡意全无。今天偶尔翻阅父亲的老照片。回老家跟母亲聚餐,我忽又想起娘的灶台爹的田。爹负责生产粮食,娘负责加工粮食。爹娘的劳苦喂养了我们。想起跟爹娘在一起过的艰辛的日子,想起爹辛劳一生早年去世,不觉潸然泪下。娘虽然健康,也是八十三岁的老人了,也到了风烛残年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喜,一则惧。想娘亲到这岁数,总是欣慰也总也害怕。真的祈祷上苍多假娘亲以时日,让我们多尽人子之孝。

    在这个冬至日的夜晚,追忆往事,想起了娘的灶台爹的田,想起那些逝去的日子,我用文字怀念过往的艰辛岁月,怀念我在老家度过的艰难的生活。在艰难里,有着一家人温暖的亲情,有着父母跟困难抗争的沉着与坚定,有着让我受用一生的勇毅。追忆中,我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就像回到小时候,心里觉得无限的幸福。

    (写于2018年12月23日零时,农历戊戌年十一月十七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娘的灶台爹的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hg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