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学时遇到的最大问题主要是中锋的控制,如果导致笔法上的问题没有解决,转折时出现侧锋就是因笔先提笔和没有调锋所造成的缘故。
对于转笔出现侧锋来说,是没有运腕和捻管。这两种皆可能出现转笔之后笔力虚的情况,所以现在一波人提倡初学先写“篆书”是有道理。
篆隶功力深,就会有雄强的笔力,行笔收笔不虚,苍劲有力。上图中直转处也是中锋用笔,说明篆隶功底是有的,运腕和捻管,皆是调锋的动作,所以写转,一定要会调锋,使其中锋行笔,转笔最快的笔法是“抹”,就是侧锋蹭一下纸面,学这种笔法需要一定功底,能会其意的远的可以说米芾,近的可以说董其昌、邓石如。
颜真卿在写楷书中笔法,不用提笔也不用调锋,直接顶一下,然后下拉。顶笔外角有方有圆,这是运笔所致,用那种都可以,皆能保证中锋。
笔法,一定是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用侧锋,需在不笔虚的情况。这是书法难点,也是临帖的必要处,不临或者少临,都不能掌握其规律。
有些人写的专业却说自己是爱好,这是谦虚,大部分爱好者还弄不清笔法,这是难以走向专业的原因,其实也不多难,只在多临多看。
注解:
米芾: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董其昌: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邓石如:邓石如(1743年-1805年),即著名的“完白山人”。邓原名琰,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完白、故浣子、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清代集书法家、篆刻家、画家、文字学家于一生的艺术大师和学者,安徽怀宁(今安徽安庆)人。
此文为看点(尼尔聊文化)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