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心拾年
在乡下住了两天,今天晚饭过后打道回府。后备箱里婆婆给塞满了,有红薯、土鸡蛋、牛奶、零食、腊八豆、白辣椒等等,还有做熟了的肘子和腌好的鱼。
一个半小时之后回到了城里的家,往楼上搬东西的时候每个人手里提几个袋子。终于进了家门,赶紧开空调开火炉子。老公和大崽先去洗澡,我陪着小崽更正作业。
作业更正到最后,小崽已经困的不行了,眼皮在打架,我吓唬他说要是闭上眼睛我就找个牙签给他把眼皮支起来。
终于搞完了作业,他洗澡去了,我赶紧规制一下带来的东西,并准备明天的早餐。
孩子们睡了,我最后去洗澡。热水浇下来,慢慢透过皮肤浸透身体,我就像冬眠了的蛇一样,冰冷的双脚开始有了温度,感觉到了血液的流动。
一切收拾停当,终于躺在了我那又大又软的床上,由于提前开了电热毯,被子里热乎乎的,太舒服了!还是自己家好啊!
躺在床上被温暖包围着,想起来今天的日更还欠着,赶紧抱着手机码几行字。以下是正文:
今天就来说说乡下的人情吧,这两天所见到的确实给了我一点感触。
我在老家这两天,第一天老公堂弟一家三口来看望奶奶(也就是他们的外婆),给公公(他们的舅舅)买了一条烟,市场价250元左右。
他家儿子是刚出生没多久,第一次到外婆这边来。按风俗这边的亲戚要给小孩子红包,婆婆包了一个300块钱的红包给了堂弟他们,他们也没推辞、接下了。
第二天,是村里一个老人死了,葬礼很风光。婆婆去吃酒,按行情随了300块礼金。
这两天光人情婆婆就给出去600块了,想想一个农村老太太,没有经济来源,不免觉得人情太重了,显得沉重。
说到底还说面子惹的祸,这几年人情礼金随着通货膨胀水涨船高,这点钱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并没有影响什么,但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确实是个负担,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没有经济来源的老人。
但是碍于是亲戚或者是一个村住着的关系,如果不跟随潮流,又怕被别人说三道四。只好被趋势裹挟着随波逐流。
我们这一代比老人们想的开,当个人意愿和世俗的眼光发生冲撞时,大部分时候会选择跟着自己的意愿走,别人怎么想是别人的事,跟我们无关。
好比,我家俩孩子,从小走亲戚,别人给红包我基本没要过,当然我也不会带太贵的礼物,一般是带点水果、牛奶啥的,心意到了就成。
小叔子也和我们一样,俩孩子出生时没做酒,我这个亲嫂子去探望给了个红包,开始他们还不肯收,就差一点对亲戚们广而告之:来探望的一律不准送红包了!
对于没必要的攀比我们也不会委屈自己去满足别人。这不,老公姨家表弟快结婚了,公公说他随2000块礼金,老公三姊妹一人1000。
说实话,老公姊妹三人对他姨有着深厚的感情,公公认为感情深困的就要多出点礼金。
我们小一辈的则认为没必要搞这么高,心意到了就行。小叔子建议外地的姐姐就不随了,我们和他们还有公公这三个小户头一大家子凑个2000块就行了,反正又没分家。
公婆明显地不乐意,觉得我们小一辈的不懂事。所以此事还没达成共识,还得二次复议。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我下回分解。
晚安了您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