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
- 传播
随机施设,不拘一格
偈颂、散文、故事、譬喻、直叙、问答
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内容,宣说不同内容 - 第一次结集
整理佛经,没有记录
佛灭后第一年的雨季,摩揭陀国王舍城外吡婆罗山七叶窟,以摩诃迦叶为首的五百比丘
部派佛教
公元前4世纪中叶到公元前1世纪
- 分化
第二次结集,整理戒律
上座部、大众部 - 争论
无神与有神
实有与假有 - 外传
阿育王推动佛教外传
南传、北传
第三次结集,经、律、论三藏基本完备
大乘佛教
公元1世纪至公元7世纪
- 小乘与大乘区别
佛陀:历史人物、神性人物
追求理想:个人解脱、普度众生
修持方法:隐遁禁欲、面对现实
理论学说:固守教义、自由发挥 - 第四次结集
佛灭五百年,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时,胁尊者主持,五百罗汉,于迦湿弥罗城举行
刻经于赤铜牃上,石函封存,藏之高塔
密教时期
公元7世纪到公元13世纪初
- 特征
身、语、意三密相应行,以求得出世的果报 - 灭亡
12世纪末,以那烂陀寺和超岩寺毁灭为标志,佛教基本被逐出印度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