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优柔寡断这种病,这本书也许可以治

优柔寡断这种病,这本书也许可以治

作者: 魔镜神灯 | 来源:发表于2017-04-10 23:44 被阅读0次

    简书的第二篇文章,也是与《思考的艺术》这本书交谈的第一天,希望这会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旅程。

    现在这本书就摆在我的左手边,办公室的同事已经走得一个不剩,诺大的办公室变成了我的秘密基地,噢,不对,是我们的秘密基地。

    万事开头难,今天的目标就是看完第一章

    《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到过,一本书就像一个不在现场的老师,因为无法跟老师面对面交谈,所以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其中写读书笔记就是一种回应的方式,我深以为然。

    为了对“老师”表示尊重,他“说话”的时候我会仔细倾听,也就是会非常恭敬地摘录原文,但是原文后面,将会是我这个爱胡思乱想的学生对老师说过的话的一番评论。未来一周的对话,都会以这种方式进行。

    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这种对话有必要吗?难道不是30分钟把书的主干提炼出来比较痛快?

    那样是很痛快,但是我个人的体会是,常常肉的味道比骨头好吃多了。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经验:常常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讲的那些活跃课堂气氛,或者无关紧要的事情常常记得很真切,甚至在十几年之后的同学聚会上,还能一字不差地复述当年的情景,倒是课堂上老师着意讲述的东西大都不记得了。

    有人会说:那是当然啊,课程那么无聊,搞笑的事情当然比较记得住啊!

    坦白说,我并不赞同这种观点。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看过的那些笑话和故事,虽然非常搞笑、有趣,甚至看的时候几乎笑破肚皮,可当你在饭桌上想讲一个笑话活跃气氛的时候,常常一个都想不起来。(那种喜欢背诵笑话的社交达人麻烦你走开)

    所以,我的观点是:之所以当时会记忆犹新,甚至终身难忘,与有趣与否并不直接相关,乃是因为在那一刻,老师无意中说的那件事,那件看似与主干课程并无关联的事,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某种特殊的意义。

    也就是说,那件事对当时的你而言,其实比课程本身还要重要

    有可能,你在那一刻突然发现了内心的热忱,或者是突然对某种生活心生想往,又或者是老师说的那句“废话”正好可以解释生活中之前遇到的某个困惑……总之,那个看似毫无意义的话,那件可能只是老师随口一说的事情,在那一刻,对你的人生非常重要

    同样的道理完全适用于老师不在现场的书本

    一本书,但凡稍微有点名气,它的主要内容其实都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那我们干嘛还要费劲巴拉地与它对话呢?

    当然,系统了解我们感兴趣的书中内容是一个原因,不过我觉得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我们在书中,常常会碰到我们未曾预料的宝藏,这是读书快感的重要来源而这些宝藏,可能比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东西都还要重要,且在这一刻,只对你或者我,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当乌索普想让雷利告诉他们OP在哪时,路飞大声呵止道:“宝藏在哪我不想知道!连到底有没有宝藏我都不想知道!无聊的冒险我可不玩!”

    无聊的冒险,我可不玩儿!

    对,就是这句。

    所以,就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尽情地冒险吧!除了知道我们会通过本书学会“如何系统思考”外,其他的就见招拆招吧!也许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

    首先,通过《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二个层级的检视阅读来大致判断一下本书的结构。

    本书主要包括4大部份和15章

    第一部分   关于思考的基本理论和思想(一些基本概念和宏观要旨,1~4章)

    第二部分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思考的第一阶段——想办法,5~9章)

    第三部分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思考的第二阶段——评价各种想法,10~13章)

    第四部分  如何沟通(如何说服他人,如何通过演讲和写作更好地表达观点,14~15章)

    看到了吧,批判性思维这种“老生常谈却总也谈不明白”的主题只是其中的一章,整本书毫无闪躲地论述了关于思考的整个过程。

    什么叫毫无闪躲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

    一本关于思考的书应该强调去做什么,而不是强调不做什么。

    不是指责、提醒、嘲笑我们容易犯的思维错误,而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一本讲述52个思维误区的“思考书”表示膝盖很疼。)

    毕竟,一个人就算知道“吃喝嫖赌坑蒙拐骗”是不好的,也不保证他能度过有意义的一生。除非他被正面告诉什么叫有意义第一部分的基本概念),都有哪些有意义的道路第二部分的产生想法如何判断应该选哪条路第三部分评判想法),以及最后当别人告诉自己走错路的时候,如何去反驳或听从建议第四部分如何沟通)。

    检视完结构后,就要开始与书正式的对话了。

    下面这些“对话”,并不是这本书的第一章试图告诉人们的内容,而是对此刻的我来说,非常重要的部分

    事实上,你如果想了解提纲挈领性质的主旨内容,有太多渠道可以获得,但这些总结好得内容未必对你有切实的意义。

    而如果以下这些打动我的部分,也刚好也是你关注的重点,那么我们很可能是一路人噢。

    1.我们始终生活在各种要求(文字和图像)的包围之中,它们都试图劝导我们相信点什么、做点什么,有时是买点什么、参与点什么。要理解与分析这些诉求,我们就需要整我思考技能与策略。(前言p1)

    嗯,这也是我想用这本书开启简书之旅的重要原因。

    2.过去半个世纪里出版的和思考有关的文献显示,创新过程和批判过程是互相交织的:首先,我们要产生想法;其次,我们要对这些想法进行判断。(前言p2)

    产生想法和评判想法,这正是思考的两个步骤,也是本书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3. 考虑到这因素,我们就可以给思考下一个更为正式的定义:思考是能够帮助我们阐述或解决问题、做出决定、了解欲望的所有心理活动;思考是探寻答案,是获取意义。(p4)

    这个定义给人一种并不是很精确的感觉,但是鉴于“思考”这项活动覆盖范围太广,也许只有这样泛泛的定义才能涵盖各种可能性。

    4. 心理活动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产生阶段和判断阶段,在解决问题和决策时这两个阶段相辅相成。高效的思考需要掌握这两个阶段所有适当的方法。

    再一次强调了思考的两个阶段,“所有适当的方法”说明我们平时习惯使用的方法可能存在一些不易觉察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优柔寡断”也许并不是性格上的问题,而是思考方法的问题。

    5.想法产生阶段:好的思考者在选择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时,先从许多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考虑许多不同的研究方法,并且在做判断前产生许多想法。……相比之下,差的思考者往往在有限的视角(常常仅从一个很窄的视角)下看问题,在问题发生时只采用想到的第一种解决方法,判断每一个问题都很迅速,并且只有少数几个解决方法。(p8)

    “许多不同的视角”这一句让我想到了“头脑风暴”的意义所在。“头脑风暴”就是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个问题提出各自看法,或许好的思考者就是具备这种“一人头脑风暴”的能力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能也是这个道理。

    6.想法判断阶段:好的思考者能够测试自己的第一印象,做出重要的区分,并且在有证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而不仅仅依靠自己的直觉……与此相反,差的思考者快速进行判断并且不具有批判性,忽略一些必需的证据,在形成结论时候常常依靠自己的感觉。(p8)

    后一种情况在崇尚站队、情绪导向、容易被煽动的的网络大气候中非常常见。通常一条“信息不见得准确”的新闻刚一爆出来,人们最先想到的不是探究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是立刻根据自己的感觉点赞或狂踩。

    7.有效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习惯问题……这个结论证明了一个好的思考者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智商。(p9)

    自古天资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所以《刻意练习》才会那么鼓舞人心吧。(笑)

    8.我们知道没有两个人的需求是完全相同的,对一个人有用的东西未必对另一个人有用。拿莫扎特和贝多芬来说,尽管他们都是著名的作曲家,但是他们的工作内容完全不同。莫扎特在他的大脑中创作出整部交响曲和歌剧的场景,后来再将这些创作在纸上描述出来,而不注重做记录。然而贝多芬则多年坚持做笔记,并不断修改和完善。他的最初想法很幼稚,以至于学者们惊叹他怎么能在音乐方面有如此高的造诣,这简直是个奇迹。(p10)

    这个例子真的很震撼,也正好呼应了我之前说的“一本书对不同的人意义是非常不同的”,一个人总结的内容也许刚好错过了对另一人来说最重要的部分。

    9.注意,不要将你喜欢的和最适合你的混为一谈。例如,你或许很喜欢看电视或听音乐,但是,相对于提升工作效率了来说,它们更大程度上阻碍了你努力思考或写作。(p11)

    关于“喜欢”与“适合”的关系,我个人的想法是,“喜欢”不一定会发展成“适合”,但反过来却常常能够成功转化。

    10.全神贯注并不是去阻止其他因素来分散或者干扰我们的注意力,而是当这些分散或者干扰我们注意力的因素产生时,我们有能力去克服。保持全神贯注意味着当我们思维游离时,我们能够将注意力转向我们的思考目的和问题。

    这句话的句式很像“所谓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心怀畏惧,却依然向前。”

    改写一下就是:“所谓专注,不是注意力不会被分散,而是当思维游离时,总能重新转向思考的问题。”

    以上10条,就是本书第1章对我而言重要的“对话”。

    简单来说,第1章澄清了思考的定义、思考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对待思考的态度问题,如果全神贯注,思想的开放,应对挫折的勇气。

    从第2章开始到第4章,作者会持续拆解许多重要概念的内涵,如什么是真理,柯南那句“真相只有一个”的口头禅是对的吗?什么意见?记忆真的可靠吗?因果关系真的有字面上这么简单吗?诸如此类。

    那么今天就是这样,明天见喽。

    我刚刚听见有人夸我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优柔寡断这种病,这本书也许可以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oe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