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的日子确实不好过,每天就是吃饭睡觉,有时候打篮球或者去图书馆,但大多数时候会懒,一天就过去了。很难想象曾经工作的时候创造了那么多价值。所以我还是要找工作,找一个适合的地方,创造价值。
待业找工作的日子太折磨人了。
找工作这种东西真是过了这个村再难找这店。
白天不出门也对,毕竟太热了。
绿色设计这本书讲到“地铁照明计划”,这就是我大学期间做挑战杯老师提到的用光缆送光的那个了。十年前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不过仍然没有实现。确实是一项概念性的研究。
买了瓶无水洗手液。
我发现一个人脱了衣服,穿上衣服,再戴上眼镜,完全是三种不同的感觉。
5月3日
早上去图书馆,中午回青旅,弄设计,下午去打球,考虑接商业设计,也在想这个团队,这些项目怎么平衡,利益如何分配。一方面希望提高效率,让沟通无间;一方面又不想陷入前人轧出来的车辙里去。我不想成为下一个洛可可,或者国内任何一家设计公司。我就是我。
晚上接着弄设计,Google 幻灯片在线协作。
云端协作+人工智能,最先进的生产力带来突破时间空间的现代化设计模式。
5月4日
好像晾丢了一条内裤……
在图书馆能静下心来思考。我决定还是把写字转移到本地Word,更快速,更稳定,体验更好。
今天看苏博藏品的时候,我就在思考,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审美体系,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古人做出来的东西很随机,没什么道理。字画尚且可以欣赏,文玩就无福消受了。
这不xd刚发了个北大校庆的车,丑的一比。亭台楼阁固然美丽,但也不能直接盖在车顶上。毕竟是工学院的作品,我不去批评他们。中国那些传统元素,其实很难传承,根本无从下手。
给拜腾一周时间。
5月5日
整理了很多鞋子的设计,找到新工作之后买个新电脑,开始画鞋。画个几年,申个ad或者nike。
尽快,尽快,开始画画。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但问题是等你长大之后是否依然还是艺术家。”
——Pablo Picasso
《设计改变生活》这本书最后讲到“繁复美学”,例如奴隶制社会时期,哥特风格时期,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时期。集权者用来强调统治,展示强权。
而在民主社会,设计变得简洁,民主,人性化。更加贴近生活,赞美生命。
庆幸我出生在正确的时代。
今天我上午做图,中午吃泡面,去图书馆,下午吃完饭无所事事又回到图书馆,晚上回来又做图。
5月6日
熬过周末,又到周一。真是得出去呆着,在青旅里只是躺床上玩手机。颓废了。
我挺讨厌在写字楼里上班的,整个人都不自在。
一抬头看见一辆宾利,顿时我就有了奋斗的动力。
最近花钱明显收敛了,买个蛋饼加两根油条一根烤肠路上就边走边吃了,路过学校和公园,听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钟声响。
这本书在讲大师的设计,我对此不感冒,我觉得工业设计领域让我眼前一亮的大师没几个,尤其人们比较推崇的日本设计师,我都没什么感觉。反而我对建筑,规划这方面有兴趣。
书中讲到北京的案例,仍处于构想阶段的案例:将环城公路变成公园。提到北京中心城区大约每2.804平方公里才有一个公园,而纽约曼哈顿区如果算上袖珍公园,大约每0.16平方公里就有1个公园。而且北京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大约只能满足北京人的文化生活需求的10%。
我很期待这个构想实现。等实现了说不定我会回北京逛一逛。
反而觉得,建筑景观规划这方面的设计是更加贴近生活的,那些所谓的创意设计(包括工业设计和平面设计),一点意思都没有。
从电子邮件到聊天室到qq微信,到游戏,现在到了在线文档,在线协作。社交的形式在变化,同时也变得更有趣,更有新意,更有意义。也许有一天hololens真的普及了,我们只需要戴上眼镜,眼前立刻出现了台球桌,保龄球轨道,以及,朋友的虚拟形象;或者出现一张大白纸,巨大的a4纸,我们和朋友的对话,像滚动字幕一样蹦上去,时不时小娜再插个嘴。
科技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隔阂。千里相隔,你却就在我身边。
5月7日
“我们一一回顾过去10年中的每一波新技术爆发,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技术演进和协同逻辑链:大数据让现实世界数据化成为可能,物联网提供了从现实世界中获取数据的方法,人工智能解决了数据爆发后的处理问题,5G通信扩大了现实世界数据化的规模,区块链能够为数据可靠性提供保障,AR和VR则可以为我们提供与数据化现实进行交互的方式。”
园林我不喜欢的地方在于,会有蜘蛛网。要是经常有人去的那种还可以,没有人去的,简直不敢走。
现在在看一本讲材料的书。这本书看起来就慢了许多,比较消耗精力。
今天没干什么,下午看完书,回去睡了一觉,醒来想去打球但是太晚了,吃了顿简陋的晚餐又去图书馆。按照计划只剩两三天了,打算把书看个大概。哎,艰难度日。
输入法蛋疼的一比,最近这讯飞语音也不准,打字也不准。我都不想说话了。心真累。
过去的人也是不重要,反正会遇到新的。戏谑了戏谑了。
5月8日
我觉得想要做真正的工业设计,应该把苹果设为目标,其他的公司都是将就。
不做抗阻训练真是不行,虚的一比。
《用户体验草图设计》这本书先是讲到产品的软件和硬件不应割裂开来,再延伸到,“优秀的设计、工程、销售以及基础商业模式都至关重要,但任何一个都不足以单独生存。”
书里讲到草图的诞生,草图的作用,也就是说草图并不是具备所有细节的。
“如果你想从草图中获取更多的东西,你就得留下足够大的缺口。”
草图带来想象空间,带来启发。
那我我就要重新思考在洛可可接触到的东西,设计师需要在草图阶段构思一切。这实际上是不对的,没有了孕育新思想的过程。
书中称草图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对话。
我觉得洛可可少了一种孕育的过程,也没有想象力。
我会找到一个合适的环境去做设计。
合适的环境。
保温杯终究被我弄丢了。快下车的时候遇到了smile,我寻思这么晚她干啥去,然后锁了车,就把保温杯给忘了,刚才回去找,已经没有了。
半夜经常听到街道上摩托车轰鸣的声音,有民间老司机在飙车。
5月9日
“如果你只有锤子这个工具,那么你会趋向于把每个问题都看成一个钉子。”
——Abraham Maslow
书里提到了“魔法”。人们当时为了测试机票自助贩卖机是否有前景,用人在机器后面操作,因为开发周期太长,这样的话不需要真的去开发这个系统就可以测试贩卖机的体验和前景。
这和我们看到的ATM的段子一模一样啊。
书中还提到视频白板,用来远程协作。这个白板不但可以看到对方所写的内容,还能看到对方在界面上的影子,真人大小的影子,越靠近白板,影子也变得越黑。“给人一种强烈的无法比拟的在场感”。
书中提到设计师为了体验老人假扮老人,负面修复,缠绷带,带耳塞。这种角色扮演也可以称为草图。
中午在对面生煎店吃了一碗香菇肉酱拌面,上菜之后,里面蕨菜的味道是最大的……他应该把面的名字改成蕨菜香菇肉酱拌面,配菜把主菜都盖过去了……而且这家店的椅子也是超级反人类。
拜腾一天没回消息,找工作咋比处对象还费劲,太墨迹了。真是让我没有了耐心。按照计划,我开始投简历,毕业季呀毕业季。最坏的结果就是我没钱了,花光所有积蓄,回家了。不不不,我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一瞬间,所有的门都关上了。
5月10日
意念黑客。
昨天的经历真是不堪回首。正要去图书馆,smile叫我去一趟韦博英语,我正好要去图书馆,就和她们一起去了。
到了那儿,噩梦才刚刚开始。我以为只是介绍一下,那个女的就语如连珠,说个不停,还吐槽我为什么不说话,吐槽我聊天态度有问题。卧槽你有毒吧。一开始聊了聊生活工作之类的,然后就往英语上靠,这个操作我没话说。后来说要给我做测试,那台电脑,哈哈,知道我深陷其中,恰到好处的蓝屏了,我白天还在找蓝屏壁纸,晚上就救了我一命。微软啊微软,我爱你,救人于水火啊……话说蓝屏壁纸我设为自己电脑锁屏之后,每次开机都能吓出心脏病。一开机,吧唧,蓝屏了!
蓝屏之后,就做不成测试,她电脑又卡。她就简单问了我几个问题,我说我实在不喜欢和同胞讲英语,很蛋疼。她的发音也听不太清楚。
后来弄了个单子,上面有课程计划什么的,一点一点填,最后填到是刷卡还是现金,我说我没钱啊,她问我你身上1W都没有啊,我说没有啊,她说真的没有吗,我说真的没有啊。哈哈哈,因为我只有9999啊,哈哈哈。然后她就给我算分期,再减去朋友介绍的优惠,首付3800,免息月供1455,这是个多么有诱惑力的数字,这是一笔多么划算的投资。然后我说我觉得时机还没到,也没钱。勉强脱身。
出来一看,已经快9点了,图书馆是去不上了,算了,吃个饭吧。
晚上就投了投简历。
和朋友打台球,也觉得没意思。谁又会发现这中的小心机。即便最后只剩黑球和白球三点一线,我执子,我也有办法让你赢。况且,和BM姐打过台球之后,就觉得和别人玩都是了无生趣,没人再懂里面的梗,也没人再喜欢把白球打进洞里。
一瞬间,我面前的大门都关上了,重新找工作。再回头看看路上经过的人,要么不回消息,要么突然诈尸一样冒出来。我是个什么啊,想起我就丢给我两句话,不想说话跟死人一样。想想这些,我虽然很生气,但是又能说什么呢。
刚才走在路上,我就在想,如果我是一个意念黑客,那该多好。我可以用意念控制身边所有的电子设备,看谁不爽,直接让他电脑蓝屏。看哪个电动车乱闯红灯,直接让他电路板短路然后把电池引爆。这简直比看门狗还要爽,哈哈哈。
草图草图,草tmlgb的图。
今天Y带我学了一会儿java,让我看到进微软研究院的希望。
书里提到“变焦展示”,用来解决在电脑上阅读文本时无法概览全文和无法了解全文语境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也发现了,我的办法是,其实也不算是个办法,因为我自己都不怎么用,就是把电脑屏幕竖过来。
如何在有限的屏幕里显示无限的空间感,有一个例子我认为很好,就是Autodesk Dynamo的界面,电池直接在建模空间前面展示,而不是grasshopper 一样,电池是电池,模型是模型。当电池的背景区域被利用起来之后,让可视化的感受更好,也让人觉得空间变大了,屏幕里面是有深度的。
有的时候和别人聊天觉得蛋疼,比如聊设计的时候,很容易牵扯到三观,我也不知道别人都是看什么长大的,也不知道他们成长过程中都遇到了什么人,受到了什么影响。
不过我希望能有积极的正面的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交流。毕竟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这也正常,而且也都活了这么多年了,该验证的也都亲身验证了。
书里提到物件复制机,没错就是科幻小说里提到的机器,把一台物件复制机放进物件复制机,就会在出口得到一台新的物件复制机,没错,你现在有三台物件复制机了。
重点肯定不是复制机,而是书中这个人拍了一个视频来展示这个想法。他复制了一把螺丝刀。
这种表演的手法不就是我们在ks上面众筹的时候常用的吗,俗称画饼。
手机后台任务的垃圾桶按钮可以砍掉了,小米好像已经这么做了。
我认为工业设计大师,现代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苹果的Ive。其他人,包括Philippe Starck,不及Ive。
我现在看的这本书,真是愈发让我觉得,我应该去微软谷歌苹果这种大厂,虽然他们看起来在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但正是这些东西,是人类未来进程中的指路明灯。
5月11日
最近这事,空姐被害。真是觉得——世风日下。回想起前阵子那个被导师折磨死的研究生……死了那么多人,没结果啊,全都不了了之了。
5月1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