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的最后一天雷打不动的写月小结。七月份完成了5.2万字左右。由19篇《驭梦者》小说章节、10篇随笔、1篇备用文和本篇小结组成。依然保持每篇篇幅1500字以上。在《从容小主不写就出局》打卡群保持中游水平,不紧不慢,安静码字。
小说《驭梦者》到现在应该写了有十多万字了,不出意外,八月份就可以完结。这个故事越写感觉就越平淡,每个章节跟每个章节之间的关联性不是很强,总之越写越不满意了。
所以一旦有了其他的选题和题材,我就会扔下小说的推进速度。有时候也会写得很嗨,对下一章或者后续的故事发展有新的想法,可给我的时间不多,等到第二天那股兴奋劲就没有了,又变得难以推进。
难怪有人说写长篇小说就像过日子一样,我有一点能体会到这种感受。如果不是在打卡群里面每天都要更新,如果不是给自己确立了每天日更1500字以上的目标,那这个小说我是写不下去的。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很幸运加入了这个打卡群。
就像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发生什么不一样的事一样,我也不知道这个小说的走向是怎样。不管怎样,八月一定要把它写完。
很惭愧,有一天用备用文打卡,也很幸运自己有几篇备用文可以用于打卡。《这时对那时错》影评就是很久之前写的一篇备用文。那是很久之前看的一个韩国电影。相同的故事情节,相同的人物设定,只有很轻微很轻微的区别,就变成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我觉得对于我们写作或者是电影的拍摄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引作用。
其实我最喜欢的就是写随笔,记录当天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即便每一天都很平淡,但是仔细琢磨总是能形成一篇一两千字的文字。如果有时间我很愿意斟言酌句的推敲每一个字,反复琢磨每一句话,把自己内心最细微最细微的感想用文字表达出来。
《传统匠人的末路》和《唢呐王老康》是我七月份自认为比较满意的两篇随笔。
《传统匠人的末路》主要是讲多年前相识的一个篾匠老刘师傅的故事。虽然篾匠这个活计如今已经走向了末路,但是刘师傅依然在这条路上坚持,这让我很敬佩。
一个人能从一而终的做一件事是很难的,在我们这个发展如此迅速的社会里,更是难能可贵。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做匠人精神。变革太快的社会也许让他们不知所措,但是我希望多元的社会也要给他们留一条出路。
我很喜欢写小人物的故事,因为我就是小人物中的一员。这些小人物,他们的缺点和他们的优点一样突出。如果走近他们的生活,会发现他们的的性格也很复杂。我觉得多收集一点小人物的故事,对于今后的写作之路应该会有很好的帮助。
《唢呐王老康》写的是我们村里最后一个唢呐匠。他的人生就像唢呐一样,他喜欢轰轰烈烈,他喜欢当主角,他喜欢站在舞台的中央,他就是那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吧。
他出生在最底层的一个平民家庭里,他需要肩负他的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责任。很多时候底层的人需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抛开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会遭到很多人的不耻和怨恨。
就像老康一样,他的家人没有一个喜欢他的,就因为他没有做好他本该做好的事情。如果他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可以让他心无旁骛去追求他所爱的文艺,我觉得他可能会是一个艺术家。
他不到60岁,却身患了癌症。这个时候他依然乐观。可是他摆脱不了他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他没有负担责任而遭受的谴责,他最后把自己吊死在家里,他的一生只能说让人唏嘘。
在接下来的八月里,如果有触动我的人和事或者想法,我也要及时的把它记下来,形成一篇随笔,这种稍纵即逝的感受很难得。
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开始尝试用语音写作了。跟很多开始用语音写作的师友面临的问题一样,就是感觉脑子没有嘴巴快。但是凡事要敢于尝试,只要迈出了第一步,那就会越来越好。
现在的语音输入软件很好了,也很智能,如果感觉自己脑子没有嘴巴快,那嘴巴就慢一点。慢慢的用语音输入,等习惯了这个模式就能熟能生巧,越来越快。
一开始的速度跟我之前用纯文字输入差不多,可经过这一个多礼拜的练习,语音输入的便捷优势开始凸显出来。我的日更时间从最初的一个多小时变成现在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
所以我急于的想和还没有尝试用语音写作的师友们分享我的体验,希望大家也去尝试一下,尝试了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最后是对于八月份的展望,八月份就一句话,继续保持。保持七月份的书写状态就可以。我的情况可能和很多人不一样。因为我的工作性质到了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候。不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写作,所以能够坚持就是胜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