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了45分,然后为了逃避责罚,向父母哭诉我读书是很努力的,就是没脑子学数学,再然后为了证明我自己的说法,我的数学就一直没有好过,后来学物理,听说,数理化是一家,不学好数学就学不好物理,于是,我的物理也就自然学不好了。
我的演技真的好到爆。
我完全沉浸于我自己给自己做的人物设定中。
后来,勉强考上大学,年岁渐长,不知怎的,我越来越迷恋科幻片,尤其喜欢太空片。同时,还非常喜欢美剧《生活大爆炸》,因为物理没有学好,很多台词还听不懂呢。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对时光旅行、外太空充满了兴趣,也许每个人都对未知的领域充满了好奇,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花时间去了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我的兴趣为什么产生的如此之晚,完全错失了全面学习的机会。当然,也可能是那时候,我其实已经产生了兴趣,只是不明确,也没有那么长远的眼光去看待我脑子里所幻想的另外一个世界。
现在,我只是希望在看科幻片和讲科学怪人的美剧的时候能够听得懂台词。
那本薄薄的《七堂极简物理课》,据说识字的人就能看懂,可是,我还是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一些概念,无法理解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真正分歧在哪里。
我想一个人幸运不幸运,有时候,是不是跟他是不是及时发现自己的兴趣有关呢?越幸运的人,就越早地就能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而有些不太幸运的人,一生都在寻找。
回想初中时代的我,发现,太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很多时候都不是一件好事。
给自己设限的事情,至少读书阶段不应该。
中国人,很喜欢“一叶知秋”的意境,有些人也喜欢作智者态,从婴儿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就来断定这个孩子的性格,甚至命运。
判断力是一个智者的体现,可是,除了电视剧以及一些野史记载的人物故事,我没有发现在判断一个人的未来上有真正的智者,而是,发现了很多人滥用判断力。
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个孩子不愿意分享很正常,一个孩子调皮捣蛋也很正常,同时,我们也要明白一个孩子要走很多弯路也很正常。所谓的“三岁看到大”,真的看的清吗?
也许,我们唯一能教给孩子的是,不要给自己的能力设限,也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无法预知,你以后的人生走向。
“一叶知秋”是很好又很高远的意境,但是,用它来描绘人生,太把这片叶子当回事了。在人生面前,永远没有这样的智者有这样的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