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功日记:
1. 昨晚做了个奇怪的梦,让我在梦醒后忍不住掏出手机赶紧记录,而那时还不到5点钟。
梦里不知怎么搞的,我总是掉东西,而这个细节也成为了后面高潮故事的伏笔。
这个梦里有好多好多人,中间好像也切换了几个场景。最后一个场景是有一个很深很深的洞,笔直延伸下去的那种,而我前后掉了两个重要物品下去。我跟工作人员说了情况,她很生气地说:好烦,我在给她找事。
旁边有好多好多人围着看。她拿了个工具,有伸缩性的,让我自己捞上来。我的朋友们都在想办法帮我一起捞,但是难度很大。而且每次棍子伸缩回来都会带上来奇怪的物体。我记得最后在梦醒之前我还在努力中。
临醒前,我很清楚地记得我会背《懂得爱》里讲述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几乎一字不差地像作为背景音那样在讲述着。可突然间,到某一句时,那个背景音不再自动播放了,需要我靠记忆来让它继续。
然后我发现我说不出来了。而这,是因为我从梦中醒过来了——刚刚是靠潜意识自动播放的,一旦梦醒了,思维接管了意识,就不会背了。
好像已经很久没感觉自己做什么梦了——不是不做梦,是完全不记得,不像这次一样睡醒了还能记得大部分。我感觉是因为昨天自我觉察比较多,唤醒了很多潜意识,于是梦也开始变得神奇起来……
2. 记录完梦境,继续睡,而且因为身体感觉累,一直到9点才肯起床。白天主要还是读书直播、视频连线、回复群内消息,其他事情几乎没做——不是没时间,是又不小心陷入手机视频了。
3. 不知是不是因为昨天做自我觉察记录过多有些消耗过度,今天的读书打卡憋了一天也没有灵感,到晚上9点多才勉强有些输出:
“看到他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更容易脱口而出的往往是一些貌似客观、实则反应个人信念与立场的话语:
‘暴力是不好的。’
‘犯了错就该接受惩罚。’
‘歪曲事实是可耻的。’
…………
仔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的自我表达方式,如同一道高墙,把我们与内心真正的渴望隔离开来,也把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
非暴力沟通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教我们回归‘最天性’的表达,回归真正内外一致的表达。而这样的表达,一定是首先建立在自我连接的基础上的——唯有连接自己,才能传递自己。”
4. 这一次带领共读,我的投入程度明显大大高于以往:不但每天花两小时读书和连线,还第一次要求自己也跟着完成每天布置的实践作业。而完成这些练习的过程,是令人惊喜的自我发现的过程。
今日练习:“我选择”代替“不得不”
①为了不把太多的事情堆积到第二天,我经常不得不晚睡。
②我选择晚睡,因为比起拖延和堆积造成的心理负重,我更享受“今日事今日毕”带来的轻松感和成就感,我需要安宁、轻松和认可。
③说“不得不”时,心中有强烈的自我批判,总是谴责自己的“做不到”。当改写为“选择”后,才发现“明明知道却做不到”的水面之下,是更深层次的驱动力:我到底在追求怎样的自我身份认同——难怪“臣妾一直做不到”。
④重新去看“晚睡”这件事,我突然发现它其实是“空性”的,我可以赋予它任何意义。既然如此,干嘛跟自己较劲呢?
⑤练习虽然简单,“威力”却是巨大的,很惊喜于今天这款全新的“重大发现”。
5. 白天小白老师给我发了新谱子,并且告诉我学校已经通知他们这周末上班了。对此我还是挺有压力的,毕竟《萱》后面还没能投入练习。今天练琴差不多一个半小时,把上学期的6首曲目都做了充分的练习,其他只能再度交给明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