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妈咪
1
最近,一条新闻报道称:
四川一对夫妻月薪五千,却借债20万买宝马送儿子上学。
平时,夫妻俩不敢请客,不敢旅行,花钱特别节省。但对儿子的教育,他们却是下了。送儿子到当地最贵的私立幼儿园,每学期的学费高达几万。
妈妈吐槽:“因为班上的孩子都家境很好,穿的一身名牌,自己也怕给孩子穿得不好,被人瞧不起。”
于是,他们给5岁的儿子买500多元一双的童鞋、寒暑假带着孩子去国外玩。发朋友圈,唯恐落后被嘲笑。
在班级活动中看到其他的家长开宝马、奔驰,而自己开着十万的国产车时,立刻决定换车。
自己一张老脸,可以随便丢。可是娃的脸,丢不起啊!
让夫妻崩溃的是,“不识愁滋味”的孩子,随着一天天长大,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提出的要求,也让父母越来越无法满足。
2
其实,为了娃,打肿脸充胖子的父母比比皆是。
原因是什么?
排在第一位的原因,一定是爱。
我们爱孩子,才生怕自己会拉低了孩子的身价,怕自己会降低了孩子在人群中的显眼程度。
排在第二位的原因,我想应该是我们的虚荣心了。
在这个朋友圈随时有人晒幸福炫富的年代,我们总是受到他人的刺激。于是,我们想活得再精彩一点,想再富有一些,想让大家再嫉妒我多一些。
排在第三位的原因,应该是家长们普遍存在的好胜心理。
在我们小时候,父辈们都甘于平淡,安心享受那一份清欢,轮到我们这一代,吃穿都不愁了,却开始事事比较,生怕落后一点。
正是这样的三种心理,导致出现了上海一所小学,在一年级入校的时候,家长们竞争家委会这个职位,出现了白热化的程度。
我们口口声声为了孩子好,为了担心自己会落选家委会(因此会不受老师重视),家长拼得像竞争皇位一样,就差下毒了。崩溃!
可是,这样真的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吗?
或许一点好处都没有。
3
我观察了我周围的许多父母,通常都容易走到两个极端:
一个是不闻不问、撒手不管,这样的坏处,当然不必我来讲。
另一个就是事无巨细、按照自己的人生经验帮孩子设计好一切,并强制执行。
第二个极端的父母,通常都特别特别爱孩子。
除了花钱,还会花很多精力去担心,花很多时间去关注孩子,时时刻刻保护和纠正,关注孩子的每件小事,掌控他们的每个细节,引导他们进入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
这一类父母给孩子过度的关注,让他们拥有了一种过度关注的童年。要求孩子健康、安全、会弹琴会跳舞、学习好。不只要好成绩和高分,还要获得荣誉和奖项。还要参加运动,活动,还要有领导力。
甚至告诉孩子不要只是参加社团,还要创建社团,因为大学喜欢这样的学生……而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得父母期望中的完美。
是的,许多许多父母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做到完美,却忘记了——我们自己从来都没完美过,你凭什么要求孩子完美?
在过度关注的童年中长大的孩子是怎样的呢?
我采访过许多不成功的教育案例,父母如果对孩子“关注过度”或者“设计过度”,孩子的个人愿望会越来越弱,对自己的人生完全没有任何规划,也不会规划。
甚至你让他停下写作业,他会问:“妈妈,那我接下来需要做什么?”
4
除了不要过度关注孩子,我们其实也不需要打肿脸充胖子去盲目增加教育成本。
一个家庭能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生活,就原原本本让他过什么样的生活。父母无论是什么样的经济状况,无需骄傲,也无需自卑。
艺术家张小川认为:
关于孩子的养育,所有和感官享受有关的部分要穷养和粗养,尽量少给“现成”的东西,给孩子们更多自行创造、想象,思考的机会。
而富养则是要给予尽量多的时间陪伴,用足够的耐心去倾听交谈,允许孩子做一些“麻烦”的尝试,为他提供设计科学安全有品味的工具和生活空间,让他有机会接触不同的艺术类别并且尝试。
我们总以为砸钱,就可以心安理得,可以无愧于“父母”这两个字。看到孩子学不好,我们就能有底气地发火:“我都为你花了这么多钱,你为什么学不好?你对得起我吗?”
可孩子的成长,仅仅砸钱就可以了?
打个比方,我养了一盆花,给它买了一个钻石镶金边的花盆,然后忘记每天浇水忘记每天带它晒太阳,这朵花最终能养好吗?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陪伴,最需要我们带他去见识这个世界。而不仅仅是砸钱。
让ta去品尝一下被人冷落的滋味,然后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尊重。
让ta去试一下考试迟到的滋味,然后懂得下一次我一定要提前赶到考场。
让ta去体会一下贫穷的滋味,然后懂得爱护财富以及如何获得财富。
让ta去看世界各地的风景,然后懂得四季轮换、天地大美。
我想,这才是父母最应该做的事,也是父母最该给予孩子的“富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