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下午供餐的时间早过了,往常这个时候,售卖熟食的窗口已寥寥无几。多数的窗口旁只能看见打饭阿姨们忙碌的身影。但即便是这样,我也并不会抱怨,因为总有人会为我留下点儿什么的。
老陈,是我在大学生活里为数不多的朋友中的一个。他和我同年入校,但不同专业。刚开学军训那会儿,我们被分在了同一个连,记得军训时,我们因迟到曾被一起处罚。又因有共同爱好进入过同一个社团。
和他接触久了,我发现他和我一样,都是不喜欢热闹的那一类人,故而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成了互诉心事儿的好伙伴。这样久了,故而在我们之间渐渐产生了些许只存在于我们这类人之间的默契——我们互诉心事儿,但都只是细心倾听对方的故事而很少提出自己的意见。
我们私下不常来往,但一旦来往,必然是一方有心事儿想讲与对方倾诉。但也并非对方都有时间去诉说或者倾听,但这对于很默契的我们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我们约好,他若是有烦心事儿或者有趣的事儿可去图书管三层找我,我若是有想与他诉说的事儿,可在每天下午食堂人少的时候来找他。
之所以约在这里,是因为他在学校食堂有一份兼职打杂的工作。他的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连上大学的学费都是贷款来的。虽然他父母每月都会按时给他的卡上打上充足的生活费,但他依旧会利用空余的时间找各类兼职赚些微薄的收入。我曾多次劝他让他不要做这些卖力不讨好的活儿,钱少不说还累人。但他每次都是微微一笑,说什么钱少也是钱啊,这点儿辛苦和爸妈比起来,根本算不得什么的之类的话。
或许是被他能吃苦耐劳精神所折服,又或许是被他能理解父母的辛苦而感动。我更加认定他是一个值得我去深交的朋友。再此之后,我们之间的沟通再也没有了顾虑。我们也因此成了知心交底的朋友。
我从不远处的自动售卖机里买来两瓶罐装百事可乐,就近寻了个较为显眼的位置坐下,顺手打开一瓶喝下一小口,继而将目光投向他所在的地方。许是他早已注意到我,碰巧与他的目光撞在了一起,他对着我微微一笑,扬起左手向我这边招手,右手则端起一个餐盘慢慢悠悠的向我这边走来。
“小林,好久不见。”
“老陈,别来无恙。”这看似有些老套的招呼语,我们已不知用了多少次。
他大我两岁,身材比我壮实,我习惯称呼他老陈。我身材较他矮小一些,身体也略显瘦弱,他也因此亲切的称呼我小林。在我毕业工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每每回忆起大学时代的青春往事时,记忆里总是想不起他的真实名字,唯独老陈比任何一个值得忆起的人更加让我印象深刻。那是刻在脑子里的印记,好像他才是我上过大学的所有凭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