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数学成长杯大赛之我思

数学成长杯大赛之我思

作者: 丹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21-03-29 18:31 被阅读0次

    本次成长杯素养大赛,一共有15位数学老师参与展示,在“目标明晰,策略实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引导下,各位授课老师精心准备,展现了各具特色的课堂风格。结合着几位评委和我自己的一点思考,现对本次数学赛课活动进行一个小结:

    亮点1.精心备课。每位老师都能立足学情,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深刻解读教材,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正如彭校长和孙学文老师所说,这次的赛课充分能看到老师们理念上的改变和成长。

    亮点2:课堂语言规范简练。一方面是老师的教学语言都能体现数学的简洁美,比如李静老师,刘小燕老师,李宛老师,范丽娟老师,李倩倩老师等课堂语言干脆利落;王宇飞老师,王甜甜老师,苏丹丹老师,李林香老师,张樹濛老师等课堂语言规范温婉简练,虽然课堂风格各异,但都达到了让孩子们在一节课中学有所获的目的。

    另外是孩子们的课堂语言规范,本次大赛当中课堂的良好呈现,源于孩子们完整、精彩的语言表达,说明在去年成长杯赛后对学生的语言规范这块,每个班级都进行了训练和引导。刘洋老师、夏丽老师、罗苏婉班孩子的语言表达都尤其的出色,一是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另外都能用合适的音量展示出学生自信的一面。

    亮点3.大胆创新。张传伟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分类》大胆创新,教学资源突破教材的限制,以绘本故事为素材,学生喜闻乐见,形式新颖,这样的设计符合课标要求,也符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阅读绘本中获得了数学知识,有新意,有深度。

    不足1:评价方式单一。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听到响亮整齐的鼓掌声,这样的互动看似热闹,却无深层思考的内容,没有真正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真正的对话。

    不足2:小组合作浅尝辄止,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探究比较浅表化,深度学习未真正发生。

    我的一点浅显思考:

    1.继续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话语模式进行指导。学生“接着说”的意识与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比如:首先发言完的学生在自己表达完以后,可以询问其他同学:“大家同意我的想法吗?”“大家还有补充吗”,接着发言的学生可以采用这样的导入语,“由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我觉得你这个问题还可以改一改”......,“我认为,你的问题是要提醒我们注意......”“你这个问题,练习的是......知识,应用了......方法”,“你的问题,有个漏洞”,“我的问题和你的问题有关系,请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话语模式形成以后,就可以不受这些固定的话语模式限制,灵活表达自己的个性见解。这种指导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会说话,更在于让学生形成互动的意识。

    2.防止鼓掌泛滥。我们课堂的现状一般是老师要求鼓掌,学生才会鼓掌,形成教师“一言堂”“说了算”的局面,鼓掌这种行为不应该由老师强制执行,而应当由学生自发产生,我们是否可以和学生约定一下,其他同伴发言时,有不完整的可以补充,发现不正确的可以纠正,感觉不明白的,可以提问或要求他再讲一遍,发现特别精彩的,自然的通过自发的掌声表达对他的最高肯定,然后在语言上再进行赞许、鼓励与赏析。另外,形式上是否不必那么整齐划一,打出节奏?总之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需要出发,合理有效的发挥鼓掌的功能。

    3.关注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要从分工及汇报形式上进行训练,内容深度上进行指导,开展小组合作,要切切实实的关注并研究学生学什么?在学吗?学会了吗?而不是走过场。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不能缺位,要及时介入,对难点重点进行聚焦,对疑点、易错点进行关注强调,对方法进行提炼,对数学思想让学生进行感悟。进而引导学生真正实现有意义,有价值的合作学习。

    最后分享给大家一句话,我们能带领学生去多远的地方,源于我们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有多深,希望大家能一路同行,走在数学研究的路上,共同领略数学的魅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数学成长杯大赛之我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ab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