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很忙碌也很紧张,可是这些忙碌和紧张却不是暑期最大的收获。
这个暑期,工作上有一些变动。三年前因为照顾孩子的原因我请调到了小学,自认为还是更喜欢中学的教学氛围,于是迫切的想回到中学。教委的规则是考试,考试作为当前应试大环境最好用的检测方法,这次用到了天天分析应试考试的老师们身上。我紧张,一直以来被荣誉称号所裹挟,迫切的想通过这些形式的东西证明自己,要是这次考不上,岂不是糗大发了?
考试分两部分:一,报考学科的基础知识;二,写一篇说课教案。说课我是不怕的,近几年因为年龄的优势,总有锻炼的机会,无论是构架还是技巧,我相信我可以。于是在距离考试不到20天的时间只要把初中的基础东西重新熟悉一下就OK了。
无奈就无奈于,我一直觉得随便翻看就可以信手拈来的基础知识,跟我开起了玩笑。我看见她们那么熟悉,那么欣喜,她们却羞答答的不愿意重新在我面前打开全部面貌,朦朦胧胧的搅动我那颗迫切的征服的心。于是,我只得拿出十二分的热情重新追求这美丽“少女”。在这追求的过程中我竟像体会到了“二次初恋”的感觉。她身上——古诗词的美好和韵味,现代文的深意和思考,现代诗歌的韵律和潇洒……华丽丽的在我面前流淌出来。我不再是为了应对考试复习,我甚至感激这次考试,让我这个被鸡毛蒜皮缠住腰身的人,突然间明朗起来,通透起来。果然,温故而知新——感觉妙极了。
紧张忙碌的20天让我清楚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退步,并且我那么强烈的意识到自己不甘心退步。于是焦灼、悔恨。焦灼于自己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悔恨于自己安乐了3年。上天是垂青我的。这个时候,以放松为目的,我去听了“暑期讲座”。如果不是看书看的烦闷,我是肯定不会去的。缘分就是那么奇妙,这无心之举竟让我一头撞进了语文湿地。这才是暑期我最大的收获。
“语文湿地”——一群语文人栖息的地方。王君老师——青春语文,从草根走向了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晓东老师——一字立骨,洒脱脱离体制追求诗和远方。一菲老师——诗意语文,教学和生命融合。真是迷路的孩子找到家,一看就深陷其中,不能自已。
这群对语文深深爱好的栖息者的状态,就是我想找的状态,我就像一个迷路很久的野外攀爬者终于找到大本营一样,欣喜雀跃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浏览每个老师的公众号,观察每个人的文字,进而反思自己。尤其是看到那么多人崇拜王君老师,我也在她的博客里一篇篇的看下去,可是不过瘾,我的空仓了这么久的大脑太需要填补了。求得王君老师的修行系列,每日沙发边,床头,甚至厕所都是我看书的好地方。就这样研究王君老师的教学方法,通读晓东老师的公众号,参与湿地兄弟姐妹们的讨论。琢磨着,动起来,写起来。
开始写起来就是慢跑起来,等我达到每日一篇就可以真正奔跑起来。晓东老师加入湿地三年,坚持写文365天,就能从小县城走向清澜山,就能从草根走向全国。王君老师坚持十年,就写出了一个草根老师的传奇,就已经是全国特级教师。我想我只要坚持,只要敢坚持,只要能坚持,一年后的今天,我也许就不一样了。起码这短短的一个月来,我的感觉就不一样了,看书写字能让我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可是诚如君姐所说,动笔写的时候才发现不是每天都有素材。很多时候我可以侃侃而谈,竟不能让笔尖汩汩流淌。除了本身的惰性,可能是自己放下笔太多年了,要一点点的拾起来。我不着急,我要让自己强大。我想只要想写就不会缺素材,只是肚子里缺墨水,眼睛里缺发现,生活里缺历练。
在此我制订一个计划,从读书笔记开始,在没有素材的时候给了自己一个方向。
马上要进入我的二次初中教学生涯了,要写的东西可多着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