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
“写作对人大有裨益,一个会写的人,在交流沟通方面也一定很有优势”
但部分人对这个观点提出质疑:
“身边总有些人,写出来的东西很有深度,但是并不擅与人交流啊。”
这让我想起了很久之前看过的一本书,,名字叫做“刻意练习”。书中的观点颇有道理。
“若人们凭惯性做事,即便做上10,000个小时,进步终究不大。”
试问
一个大提琴手若只知重复弹奏不懂反思内省,怎么和新进学员竞争?
一个老司机若一直按照固有习惯开车,他的驾驶水准如何才能更上层楼?
一个广告人若是只看旧瓶,不懂新酒,他还有机会在快速更跌的互联网浪潮中愉悦地生存吗?
同样的
若是一个喜欢写写写的人,只是按照喜好随意倾吐心声,从来不去思考写作与交流之间的共性与差别,那么他肯定没法找到突破口,只能在自家的小园子里徘徊了。
写作需要练习,需要刻意练习,但是该在哪些方面刻意呢?
1、主张
为什么要刻意练习主张?因为写作的主张就相当于谈话的主题。
我们定义一个人会不会说话,首要的评判标准就是他说的话你能不能听懂。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你只想表述美国的政治情况,别人却觉得你对美国心有不满。
你真心夸赞别人的衣裳好看,别人却从中听出了讽刺。
你告诉别人某个东西用着很好,别人却以为你是个做广告的。
其实这些就是谈话的主题不明确,谈话中,或扯入的内容太多,或加进了某些过激的情绪。想要去掉这个弊端,那么就得从刻意练习写作主张开始。
不要即兴动笔,开始之前要先定好文章的主张,然后列好文章的总体框架。没写完一段,就和主张参照着看看,一旦发现自己偏离方向了,就得赶紧拉回来。
若你在写作主张上真的做到了不偏不倚、恰到好处,那么你的沟通能力肯定也会有质的提升。
2、风格
为什么要刻意练习风格?因为写作风格类似于讲话的语气。
和不同的人交流,语气上肯定会有不同。
和老朋友聊天,可以随意些,像是“谢谢”“客气”这些词反而会让两人的关系生疏。
向老板汇报业务,直入主题比较好,说话讲究严谨、简练。
和同事闲聊,需要注意分寸,太严肃,别人觉得你不容易亲近,太放松,别人又觉得你太自来熟。
与沟通语气随交流对象的改变而改变类似,写作风格也随阅读群体的不同而不同。
对于那些喜欢新奇事物,以消遣时光作为目的的人来说,俏皮可爱的网络文风十分合适。
而对那些喜爱时事政报,凡事讲求细节精准的人来说,新闻体是最佳选择。
当然,要是目标读者是文艺小青年的话,他们追求情怀,享受美文,那么选择舒缓、优美的散文式文风是不会错的。
所以说,若是能够在写作风格方面得心应手,懂得针对什么读者采用什么文风,那么在沟通中,也一定能够做到恰当的语气对恰当的人。
3、结构
为什么要练习结构,因为写作结构其实就是谈话的技巧。
除了某些特定场合,通常情况下,聊天是不会直入主题的,大家都会运用一些技巧,像是说几句暖场的话。
比方说:
你去客户的家里谈业务,进门之后肯定会先对家里的环境赞叹一番,说些布置精巧、设计用心之类的恭维话,先把客户哄开心了,后面谈主题也会轻松些。
再比方说
你教育一个顽皮的小鬼,要是一上来就劈头盖脸一顿骂,孩子可能会叛逆,但你要是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开头先夸奖他一番,之后引入“但是”,效果就会好上很多。
这些个技巧与写作结构的布局类似,我们不妨在写作时多加留心:
写老师严厉时,别总是单一的神情、动作描写,可以在开篇的时候先写几个宽和的人,有了对比,老师的形象才能更根深蒂固。
写梅花的洁白时,也别总用“纯白无瑕”这样的形容次,你可以将其放置在一个雪地环境里,有了参照,读者很容易就能理解梅花的洁白。
若是你在写作结构上略有小成,总能三言两语就能让读者认同你,那么沟通就绝对不成问题了。
写作总是有好处的,但这好处不是面面俱到的,你得根据你的目的,在某些特定方面做些可以练习。当然若是你的目的是沟通能力的提升,那么就在主张、风格和结构这三方面多用点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