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容忍与自由

容忍与自由

作者: 斯文是K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3-31 12:34 被阅读0次

    春节回家待了一些日子,回北京的时候在火车站的书店买了这本书。然后在动车上的5个小时把这本书看完了,可能是因为十分符合我的口味吧,我很羡慕那时候的年轻人。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在我看完《朝花夕拾》和《容忍与自由》以后,对这句话又了一些更深的理解,那种恍然理解的感觉,让我明白的读书的重要性。

    历史上对于胡适先生的评价贬褒不一,是因为站的角度不同。单纯就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获取的是一个爱过,了解自己国家,并勇敢的去披露这些种种弊端的思想家,批判家。虽然是民国写的东西,至今已经有小100年的时间,但是在现在看来依旧是合情合理的,可见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提升,经济水平也提高了,但是这个民族的各种问题依旧真是存在着。

    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差不多先生传》。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礼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这篇文章就以故事的形式描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建议大家看看。

    当然,还有《中西文化的边界》,讲述了哈尔滨道里和道外的人力拉车的事情,道外的街道上都是人力车,道里的全是电车和汽车,道外的人力拉扯可以拉到道里,但是不可以从道里拉人,只能空车回去。因为哈尔滨市俄国在远东侵略的重要中心,道里一直由俄国人经营,预计将哈尔滨打造成为一个容量200万居民的大城市。

    总之,总总的文章都表述了一些国内名族的问题,引人反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容忍与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eg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