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想喝鸡汤现在可以原路返回,避免失望。
今天,心理学同学鹤儿向我推送一份资料建议我了解。
关于Johannes Galli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创立名为“7个暗室小孩”的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一系列与应用戏剧方法相结合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7个暗室小孩”用7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寓意暗藏在人们表面人格背后的7个层面。
他们是:睡不醒、暴躁狂、包打听、自大狂、多情种、吝啬鬼、还有最小的房间里的小不点。
因为他们总是被人讨厌,面目丑陋,我们不愿意让他们见人,只有牢牢锁住他们,才能保证我们正派、高尚、友好的形象。
全是正能量真的好吗我这位同学曾经在一次会面中提起她参加过一次“角色扮演”。扮演一个乞丐。她是一位很独立自主的知识女性,让她蹲下来乞讨,受人冷落白眼️,我觉得很有趣。
她自然问我,寇儿你行吗?如果你去了分你这个角色?我很自然说“行啊,既然去了,就要演嘛。”她说“那我们演一下”我问怎么演,她双手捧起桌上一个小茶碗蹲下来,大大眼睛直视我:“帮帮我吧…”
现在想来,我那一瞬间其实呆住。不是没见过乞丐,不是她演太真,而是意识到如果换我演真是好困难🤯,我要怎么演?于是我直接承认自己现在演不了。
后续讨论中,她说她当时也很艰难,她很少求人,自己很会解决问题。特别在扮演乞讨被拒绝被嫌弃时,她总是离开换个人,所以被评价为高贵的乞丐呵呵。我想,高贵的乞丐也许真的有,比如虎落平阳。做乞丐低不下头,也许真会像我这位同学鹤儿一样,很难乞到东西。
鹤儿后来又这样说:“我跟你说蛮有意思的,我上次扮完之后很有进步啊,现在知道会求人啦!就说自己有需要帮助的时候,知道借用外部的一些力量,我以前是根本不会的。”听她这样说,我很有收获,因为我似乎也总会以自立自强为荣。
不过感觉自己最大收获在于,发现原来要我扮演乞丐会这么艰难。原来我只是自以为可以。
康纳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David Dunning和他的研究生Justin Kruger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人对自己在各个社会及知识领域的能力都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有部分人自我感觉极其优秀,过度自信。而这种“自我感觉优秀”的错觉,便被称之为杜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简称达克效应(D-K effect)。
现在常被提到的“能力错觉”就是基于心理学此种研究。这种现象在学生们身上很容易看到,例如某同学答错题,老师讲解后认为已经明白,下次同类型题继续出错。
不过这一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教室里,而是贯穿在了日常的生活中。在后续的研究之中,David Dunning和Justin Kruger离开了实验室,来到了射击场。他们向一些枪械爱好者提问了一些枪械安全方面的问题。你肯定又想到了,和之前实验的结果一样,那些答对数量最少的人,高估了他们对枪械安全的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