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书摘
角色是在系统中逐渐生成的
每个人都需要在婚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才能让家庭顺利运转下去,这就是一种互补。
妻子觉得是儿子和丈夫不收拾,所以她不得不做。可是,正是由于她会收拾,儿子和丈夫就可以忍着不用收拾。这就是妻子在家庭这个系统里扮演的角色,是家里三个人共谋的结果。
在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和角色就像一个拼图,是他们把彼此塑造成现在的样子,共同完成系统这个大拼图。
三种不健康的互补关系
第一种,在家里或者团队里,一些人会变得特别能干,而另一些人会变得特别不能干。
第二种,系统通过把某个人变成一个有问题的人,来维持系统的平衡。
孩子对家是很忠诚的。如果家庭这个系统运转不灵了,孩子就会通过自己的病来让系统继续运转。这也是一种互补,无奈的互补。
第三种是角色错乱,即系统中的某些人承担了其他人该承担的角色,并把所有人都固定在错误的角色上。这种不健康的互补关系常常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
互补关系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固定角色抹杀人更多的可能性。这会让关系中的每个人都失去改变和成长的机会,甚至就算想要改变,也总是无能为力。
从系统的角度理解,改变不仅意味着改变某一个行为,更是从改变某个行为开始,重塑一个系统。当你有所改变的时候,系统会产生一定的混乱,你会遇到很多阻力。但是,这个系统最终会从混乱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一种有更多可能性的平衡,一种更利于系统中每个人自我发展的平衡。
角色的本质,是人和人在关系中产生的一种行为期待,是关系里的人共同达成的隐性契约。
在一段关系里,我们随时随地都在面临一些行为的期待,因此我们随时随地都在扮演某个角色。这个角色决定我们会怎么想,怎么感受,说什么话,怎么行动。人生如戏,只不过有时候我们扮演一个角色的时间太长,入戏太深,就把这个角色当作唯一的自我。
当别人跟我们说一件事时,他对我们是有角色期待的。这种角色期待提供了行为线索,让我们不自觉地顺应,作出符合别人期待的行为。
我经常碰到一些很焦虑的妈妈,一边说:“老师,我的孩子就是太没有自主性了,我就希望他能主动做事。”另一边,却帮孩子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了。她们没有意识到,在角色的期待里,她们已经把孩子放到一个“没有主动性”的位置上。当然,孩子也把自己放到一个“什么事都有我妈”的位置上。因此,无论她们在语言上怎么要求,孩子都不会发展出自主性。这并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他们所在的角色和位置限定的。
调整角色的三个方法
首先,在回应对方之前要先想想,对方把我们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角色上?我们是否接受这个位置和角色?
其次,如果我们和别人相处时感到一些不舒服,就要思考,是不是我们自己的位置或者角色有问题。
通常这种位置、角色的错位,是我们没有待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是试图替别人负责。
最后,如果我们对一个人有期待,不要在语言上要求他,而要像我们期待他的样子那样对他。当然,前提是我们要真诚地相信这个人有值得期待的一面。
角色既是限制,也是改变的方法。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固定在某个角色中,把这个角色规定的言行举止当作自己的个性,久而久之,我们就忘了自己还有其他可能性,而我们的自我也很难有进一步的改变和发展。反之,如果我们能尝试很多不同的角色,发现自己的更多面,自我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