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01
“你,不能不合群,你得要和同学打好关系!”
这样苦口婆心的话,从小就充斥在我的耳边。
对于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难免不会把威严的父亲的话当做教条信奉。
所以,我害怕落单,害怕一个人去做任何事,害怕被别人不喜欢……这前十几年我在合群,尽力的让自己至少看起来不孤单。
为了合群连独立的能力都没有。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下午放学时和朋友约定好去校外吃饭,如果她们临时变卦,我再饿都得要硬撑着晚自习下课。
因为我不喜欢走在街上,别人三五成群说说笑笑,而我旁边空无一人的落魄感。更会害怕别人嘲笑说:“你看她一个人吃饭,真不合群,应该是大家都讨厌她吧!”
是的,我害怕孤单,害怕不合群,害怕别人的眼光,所以委屈了那年的自己,还有那些年饿过的肚子。
贪过的便宜都会以另一种形式还回来。不爱自己也是……
那时我不敢独立完成的小事,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懦弱的刻印;那些年的依赖,也植根在我内心的角落,折磨着我……
02
后来发现,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并不能代表什么,反而是一种成长。你成长的样子难道你不喜欢吗?
是不是也得感谢推你入难熬时光的那些人那些事呢?
03
我提上行李,赶往“第二故乡”。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人,站在陌生的城市里,呼口气都觉得是多余。
初来乍到的陌生不安感,坚定了我要和室友同学抱团儿的信念!还怀着像高中一样形影不离,集体扎堆儿的想法。
没等到想象继续,就尝到了“抛弃,孤独,一个人”的滋味。
我的室友是传说中的高冷,独立,自己动手绝不麻烦别人。独来独往也能感觉到她的气场。
所以,一开始就注定我们不是一类人,磁场不合。大家也都心照不宣。
我依旧把我的东西和她分享,以为她会知道我对你好,我想融入你这个集体,让我们一起抱团儿。
直到开学不久的一次话剧选拔赛,到现场我才知道是需要两个人合作,在场的人里,我只认识室友。
“你是要演这个话剧嘛?”我说。
“嗯。”
“我们可以……”
“我们演这个。"她转过去对她旁边的那个女孩子说,就不再搭理我。
于是我胆怯又尴尬的演完那部剧就悻悻地逃走了。
那天心里难过又凄凉。
也是那次以后,我不想再去依赖任何人。突然顿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谁还会有闲心来照顾的心情,陪你解决你的那些鸡毛蒜皮事儿呢?
我也不怎么再想要去努力的合群。正如那句:融不进的圈子别硬挤。况且死缠烂打的样子很丑!
于是我选择泡图书馆,做好自己的专业课,课余时间消遣消遣自己的爱好,去练字,去运动,让自己开心。
还好期末的时候在年级专业排名也不算差,突然之间身边人的态度也有了多大的改变,也遇到我想要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合群,不是你想进入这个圈子,别人就会招手欢迎你来。得看你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对等的价值。
最好的合群是势均力敌,相互亏欠。你也不必去费尽心思拓展人脉,优秀后自然有人与你并肩前行。
也许我走的很慢,但一直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