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问题:读了1000本书后的人有什么改变?

问题:读了1000本书后的人有什么改变?

作者: 疯狂的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15-09-01 15:15 被阅读295次

这是一个在知乎上的问题,个人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很多时候读书是为了某种目的,亦或习惯。都没错,但深其缘由,竟不知所以。

摘录知乎“归真”回答:

德国作家Hesse在《Demian》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为了作诗才活着,也不是为了传教或画画而活着。我不是这样的,别人也不是这样的。所有这些都只是顺便产生的。每一个人都只有一个才能——寻找到达他自我的路。最后死的时候他的身份可能会是一位诗人或者疯子,可能会是一个预言家或者囚犯——那不是他的事,也与他没有任何关系。”

这也一直是我对于读书的态度。1000本,10000本也好,根本还是为了了解我自己。在这过程中,越来越、循序渐进地接近那个唯一的真相。上帝,佛陀,神性,这些终极信仰并不存在于书中人指月的手,而是自身之中。书和生活中其他东西一样,是一面镜子。但比生活中抽象的事件更为具体、细致,容易察觉到一些平凡生活中观察不到的角落。至于总体时间,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生活是一条接近永恒的路。

带着理性地读书时,我会像剥洋葱一样检视自己,哪里是肉体的欲望,哪里是真正的良知,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摒弃。其实也是对于自己的信仰更加清晰,即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于自己的想法要谨慎,因为它可能是错的。

读书是好事,如果在读书背后存在别的目的,倒不如直接去实现那些来得痛快实际。人都想自己拥有幸福的生活,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自己才能看到。读书只是其中一条路,不是绝对唯一。

附一些书摘。

每个人都拥有一面镜子,在那里,他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我们大多数人在照镜子时,恰像一条狗一样,舔着镜子,却假想着,我们看到的是另外一只狗,而不是自己。【叔本华】

要想改变事物的本质,不论是在自己或别人身上,必须改变的不是事件,而是创造这些事件的思想。【托尔斯泰】

理想存在你身上,阻挠实践理想的障碍同样也存在你身上。你已经拥有创造理想自我的所有材料。【卡莱尔】

如果精美的艺术不能向全人类传达“团结人类”这唯一的道德理念,那么它就只是一种供人消遣的娱乐,在这种娱乐里,人们感觉需求越大,越会对艺术趋之若鹜。其目的是为了平息自己的失望,但这么做只会让他们更加失望。【康德】

身体好逸恶劳,却自认可以过着高尚精神生活的人,可说大错特错。【佚名】

苏格拉底认为愚蠢与智慧不相容,但他从未说无知就是愚蠢。【齐诺芬】

人只要开始问自己:“我如何才能以最佳的方式度过一生?”所有其他问题便立刻获得回答。【佚名】

不要害怕遭到侮辱,只要能虚心接受。你将因为谦卑而获得数倍的精神回报。【托尔斯泰】

文化是一盏灯笼,经常用“不学无术”来遮蔽教育。【马略理】

如果你把某个人留在一片属于别人的土地上,然后告诉他,他是个完全自由的人,可以为自己工作,这好比是把一个人丢在大西洋中间,然后告诉他可以自由游上岸。【亨利·乔治】

我们努力的目的越远大,我们希望自己见到劳动果实的愿望越小,我们的成绩就会越大。【鲁斯金】

真正的善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达成。【康德】

了解自己的过错最能软化人的灵魂,永远向善的欲望则最能让人坚定。

当你没有亲身经历相同处境,请不要责怪别人。

每一种肉体的劳动都能让人变得更高贵。如果不教孩子劳动,等于是教他去抢夺别人。【塔木德】

懂得少的人喜欢多谈,懂得多的人则宁可少开口。因为懂得少的人认为他知道的一切都很重要,需要告诉所有人。懂得多的人则知道还有太多的事不懂,所以只在必要的时候才开口,没有人发问时,他就保持安静。【卢梭】

当你实现你所知道的真理时,一个新的真理也将为你开始。【马洛里】

人愈是分析自己的内在,愈是感到自己的卑微。这是智慧的第一个教训。人要先谦卑,然后才会变得聪明。【恰宁】

人群是一个幻觉。

我认为一个人总在死亡。每一次我们不能有所感受,不能有所发现,而只能机械地重复着什么的时刻。生命也会随时到来。如果你单独拿一天看看,你就会发现这一天里有许多次死亡,依我看,也有许多次诞生。但是我不想做一个行尸走肉。我尽量保持对事物的兴趣。我始终在接受着各种经验。这些经验会变成诗,变成短篇小说,变成寓言故事。我始终在接受它们,尽管我知道很多事情我只是机械地去做,去说,这意味着,与其说它们属于生命,不如说他们属于死亡。

我要说是诗来找我,而且甚至小说也来找我。我的脑子大了,就得减轻它的负担,而减轻负担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东西写出来。

我们知道在我们生命的每一时刻,我们不是做对事就是做错事。我们可以说,就在我们做事有错有对的时候,末日审判始终在进行着。【博尔赫斯】

嫉妒者的沉默是喧嚣。

真正自由的人,就是忍耐地扛着奴隶枷锁的人。

政府是我与你之间的契约。我和你则常常是错的。

自感应承担你一半过失的人,才是真正的公正者。

给我一只耳朵,我便给你声音。

他人的实质,不在于他所表露的,而在于他未表露的。你若想了解他的实质,就不要听他说的,而要听他没说过的话。

你喝酒也许是为了醉,我喝酒确是为了从另外一种醉酒中清醒过来。

当你向往着无名恩赐,又不知何故悲伤时,你便与生长着的万物一道成长,高升直向你的“大我”。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已经取得的成就,而在于他希望取得的成就。【纪伯伦】

当你借由不执着来对抗执着时,就是在执着于某个东西。

美德是不带有权威性的。社会所谓的道德并不是道德,因为它允许竞争,贪婪和野心,所以是在鼓励不道德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充满矛盾,外在世界不可避免一定会有冲突。个人便是世界。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总是会利用知识来膨胀自己。自我膨胀的活动往往会带来矛盾和反社会的心态。

一个人若是追求权利、地位、名望,或是打着国家及理想的名号来追求名望,都会带来快感。他的心中其实一点爱也没有。

除非人类能够以智慧而非智力来处理人生,否则没有一个政治体系可以帮助人类脱离汲汲营营的生活。

手段和结果是同一个东西。

凡是奠基于思想的行动,一定是受制的。而且是封闭的。【克里希那穆提】

以上摘自列夫·托尔斯泰《与伟大灵魂的对话》,威利斯·巴恩斯通《博尔赫斯谈话录》,纪伯伦《沙与沫》,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

相关文章

  • 问题:读了1000本书后的人有什么改变?

    这是一个在知乎上的问题,个人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很多时候读书是为了某种目的,亦或习惯。都没错,但深其缘由,竟不...

  • 读了500本书后的改变……

    从小到大,一直都很喜欢读书,有时会有朋友调侃“你总是在读书,读完后,你能记住书中的内容吗?所以读了有什么用呢?别读...

  • 秋水:不要说自己一年读了多少本书,而应该换种衡量方式,读了这些书后,你的人生有什么进步? 同理,不要说自己一年买了...

  • 如何通过读书,改变人生?

    知识改变命运,阅读点亮人生。这句话几乎人人都知道,可是仍然有很多人在读了很多书后,并没有改变命运,人生很糟糕 。 ...

  • 读了这本书后

    上个星期在看索达吉堪布在国内外各个学府的演讲集合整理 刚刚看了一段话想到今天的一个片段: 我带着小侄子出去玩的时候...

  • 书后改变

    我的第一本书是曹文轩的《草房子》因为老师在班级上强调过要买这本书,我看到许多同学都买了,我就借了一位同学的书看了看...

  • 《请给我结果》读书总结

    从张老师介绍这本书开始,这段时间就在读这本书,读了这本书后,渐渐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工作思维的方式。并且让我...

  • 想提高阅读效率,吃土也要买的三本书

    以前,我看过许多关于读书改变命运的文章,比如《一年读了三百多本书后,我的人生发生了变化》,但我只记住了别人的结果,...

  • 《你也能成有钱人》读后感

    读了这本日本《观月环》写的书后,我有几点感悟。 幸福的人可以聚集起钱来,钱会喜欢幸福的人。经常笑容在脸上的人,可以...

  • 读《瓦尔登湖》有感

    在我没读之前,我一直认为一个住在深山的人能懂得什么,对社会有多了解。后来我读了,被他的文章折服了! 读了这本书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题:读了1000本书后的人有什么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hl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