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技术飞速发展,催生了许多测量基因的初创公司。
普通人花几百元就能享受到基因检测服务。
人类从来没有如此便捷地从基因层面认识自己。
只要提供一份唾液,几天后就得到一份疾病风险预测的检测报告。
这项服务背后,是人类基因技术让人瞠目结舌的发展速度。
2003 年,生物学家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第一次对人类基因序列中的 98% 完成了检测。
整个计划历时 13 年,耗资27 亿美元。
根据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研究所的数据,当时一次全基因组的测序成本约为 10 亿美元。
除了那些世界排名前位的顶尖富豪,没人能承受如此高的检测费用。
能承担的起天价费用的富豪,如果多一点耐心,就能省一大笔钱。
到了2007 年初,全基因组的检测成本下降到1000万美元。
2008 年底,这个数字就变成 10 万美元,两年下跌了 99%。
2011 年,这个数字变成 1 万美元。
2014 年,这个数字变成1000美元。
基因检测费用大幅下降的同时,创业者发现了商机,谁不想从基因层面了解自己呢?
这意味着可以提前预防那些从基因层面看,患病风险高的疾病。
率先提供服务的是Google 创始人 Sergey Brin 当时的妻子、美国生物技术投资人 Anne Wojcicki。
2007年,她的公司23andMe能以999 美元为普通消费者提供部分基因检测服务。
虽然只能报告十几种疾病风险和少数的基因组序列,但迅速引爆基因检测市场。
23andMe 成立十年,融资五次,随着基因检测成本的一路下降,产品价格也一路从 999 降到 299,最后停在了 99美元。
基因检测成本的大幅下降,来自于 Illumina 在 2007 年推出的第二代测序平台。
Illumina是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技术与市场领导者,占到了整个市场份额的 83.9%。
Illumina 与各检测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就像英特尔与各电脑生产厂商的关系。
分析个人唾液样本的芯片和基因检测设备,都来自 Illumina。
Illumina技术的发展是基因检测初创企业涌现的重要推手。
2014 年,Illumina推出了新系统 HiSeq X Ten,并宣布将全基因组的测序成本降到了 1000 美元。
这让基因检测具备了走向消费市场的条件,因此2014 年年底,微基因、23 魔方、水母基因等多家中国基因检测公司相继成立。
基因检测听起来是相当高科技的行业,但有了Illumina这类企业的背后支撑,门槛就降低了许多。
国内的大部分基因检测公司复制了 23andMe 的模式,消费者买一套检测套装,吐入唾液后寄回,等 2到3 周拿到检测报告。
这些公司大多选择 Illumina 或 Thermo Fisher 的检测设备,检测过程并不需要创业公司在钱以外的太多投入。
这意味着只要你愿意投入资金,哪怕一点技术也不懂,也可以利用Illumina等公司的设备提供基因检测服务,这引来资本大举进入。
据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统计,2017 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共披露融资次数 60 次,明确披露融资金额的 27 笔。
2017 年融资总金额超过 68 亿元人民币,单笔融资金额超过亿元人民币的有 19 笔。
基因检测技术的成熟、门槛的降低和资本的入场,催生了一大批检测服务公司,这些公司不可避免地进入价格战。
一个基因收集盒子成本几十元,运费几十元,还有几百元的检测、人工成本。
如果基因检测服务定价几百元,盈利空间十分有限,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生意模式。”
而且基因检测的特性决定它根本没有复购率,是一次性生意。
因为人的基因信息一生都不会变,一个人只需要做一次基因检测。
所以这些打价格战的基因检测公司,不约而同地把盈利点放到了后续的服务上。
他们希望把用户留下来,根据检测报告对膳食营养、运动健身、睡眠休息等日常行为进行指导。
这些基因检测公司希望成为用户的健康助手,以检测报告为基础,形成一个大健康方向的精准入口,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所以我觉得未来几年,基因检测服务的价格会一降再降,如果有公司找到能稳定赢利的后续的产品服务模式,不排除有公司通过提供极低价甚至免费的经检测服务争夺用户的可能。
在基因检测公司成长的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成本10 亿美元的基因检测,如何在十几年时间,降到一千多美元,从而开启了基因检测的创业热潮。
当一个行业出现Illumina这样的技术服务运营商时,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时,这就成为一门和技术关系不大,普通人也能开展的生意。
许多行业貌似有非常高的技术壁垒,但每个行业都有产业生态链上的精细分工。
对创业者来说,如果能敏锐的感知到行业内的动态和趋势,占据产业链上那些不需要技术的节点,永远都不缺商机。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原创,如转载请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