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定义的追求,不论追求是具体的还是无以名状的, 确定的是每一个有追求的人都用一种挑剔的眼光审视着自己以及周遭的一切。从我个人来讲,我对自己的挑剔部分来源于不自信,部分来源于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两者存在因果关系。
不自信体现在我特别容易脸红,紧张羞怯时,接陌生人电话时,公开讲话时。TED牛人的演说暂且不谈,光是那些条理清晰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人就足够令我钦佩。以前跟人讲话,我叙述一件事,最后总捎带一句“我也不知道”。本来很好的一个观点,因为最后的否定句式变得不确定,最终也没能完成自己的有效表达。
我归结为懂得太少,因而没有主见,不自信。
我决定看书,搜索公众号,推荐什么书看什么书。一本本看了又忘,以为阅读就是简单的潜移默化,接着看另一本,又是看了忘。直到遇见《如何阅读一本书》,知道阅读有方法,看书不是翻开第一页便扑进去,知道什么是书籍脉络,知道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的阅读方法,知道什么是主题阅读……于是不再盲目地阅读,也开始写读书笔记,时间一长,脑海里各种线条在交织,逐渐形成自己的读书兴趣,有偏向的读一些书。当自己能够将同一主题的内容进行联系,感受到连接的美妙时,各种推文以及书籍又丢给你一个概念——“低水平的勤奋”,你意识到原来你不停地汲取,表面看似乎很努力,却一直停留在“知道”,就是知道某个知识点的阶段,而只有将知道的去实践才能变成属于你的知识,即“知道做到”。
当下认为最正确的,不久的将来反馈给你的是,这行不通。这种打脸不丢人,只要言之有理,具有实践意义,任何观点就可以取代先前你认为对的观点。这个时代,生活中很多问题不是简单的战术上迂回,更可能是战略上的视野,前路漫漫,需要我们随时调整。
我们都意识到社会变化在加快,快到来不及反应,可是大方向的发展脉络放在长的时间轴上来看,又是那么清晰,我认为未来一定是一个变好的时代,是不断地自我否定,不断地迭代认知的时代。我感谢这个时代,它给我看到了一个长久未来的希望。每到一个节点,似乎都会出现那么一些人,做着一些事,跳出来给你展示一个个样本,让你看到他们是如何做到,如何与这个世界建立正确的关系。置身这样的时代,活成一个具体的人相比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或许更有意义。
罗胖曾经提到他有个朋友说过,“人在自己朋友中扮演的最好角色是照耀。” 我觉得特别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单一的个体,无法独自经营,都需要榜样,需要寻找认同感。不管是一些牛人,还是互联网上体现某类价值观的文字音频又或者是生活中你遇到的践行着这些价值观的朋友,你都愿意去靠近了解,然后所有这个价值体系内的资源都似乎有了意识地向你慷慨铺陈。有人照耀着你,这是非常幸运的事。在你焦虑时,有人提点你做选择前首先认识自己,在你纠结工作时,有人分享课程帮你重新定义工作,在你学习写作时,平行时空有人跟你一起在一篇一篇地磨,偶尔还分享一些写作心得。
这个时代有那么多优秀的样本,又有那么多触手可及的资源。人有时不一定非得对自己的短板耿耿于怀,发掘出自己的潜能,培养成优势也是一条不错的成长之路。
相比于最开始不擅长口头表达,现在发现写点什么好像更容易发掘我自己,每一次成篇,都是完成一次复盘,同时也在慢慢积累着自信,并且头脑中的表达思路也日渐清晰。
在最好的时代,但愿我们一路共勉,彼此照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