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本来就是个模糊的区分,就像投资和投机的区分一样。他们都是在“赌”企业一段一时间的未来,并且相信能在价值衰退之前全身而退,问题在于这一段时间多长?纳斯达克1990年到2000年,10年算不算长?再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最终也是泡沫,因为他最终也要倒闭,被新陈代谢。问题的关键不在“长期”还是“短期”,因为长短是个有争议的话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价值”崩溃之前你能不能全身而退。
第二,作者津津乐道的长期投资的格力电器,放在历史长河里,也是一个泡沫。但是因为泡沫破裂在未来的某些时候,所以作者目前能说:我的格力比其他“泡沫”公司好。但是毋庸置疑,格力最终是要倒闭的。作者能获利的关键,跟作者认为的“泡沫”股一样,在格力价值破灭之前把格力股票出手。
第三,区分市盈率低和高来作为自己的投资标准,本身就是一种懒惰和机械,不是把股票投资当做艺术,而是当做数学。股票价值公认的定义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而市盈率是目前现金流的折现。两者差别巨大,因此市盈率并不能反映股票的价值。因此约翰聂夫的话应该这样说:“笨蛋,要看的是未来的价值!”。毕竟你买股票是要卖给未来的人,而不是现在的人。新兴产业就是直接面向未来的产业,你想想它们能不贵吗?
第四,股票投资要看“未来的价值”,但什么价值没什么市盈率,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不是本质,价值的本质是“被需要而且稀缺”。创业板在作者来看“价值”低,因为作者认为市盈率太高(市盈率的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钻石没有价值,但是稀缺啊,所以价格那么高。请作者看到,中国需要新兴经济,创业板在国内是稀缺的,李博士天天喊着“万众创业,万众创新”,你就知道新经济在中国有多稀缺。因此创业板再怎么“高估”也不是错的。比起,深圳房价均价5万,创业板简直就是白菜价。
第五,对于几把“快刀”,我觉得总结的没有错,但都没有说的本质。本质的思想往往是抽象简单的概念,从这个抽象简单的概念中可以思考出无数的“快刀”来。几把刀说来说去,都是要找牛股。但牛股的使命是什么呢?资本市场的本质是什么呢?资本市场的本质是效率,牛股的使命是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社会的效率,降低社会的成本。
资本市场是要把弹药输送到最具效率的行业,最具颠覆性的公司。你看看现在微信支付,红包多么的高效,就知道为什么互联网金融股的涨幅让“价值投资”者心惊肉跳,莫名其妙,高呼“炒作”。而传统银行股跌出“罕见”投资价值,国内外投资机构还是不断的抛售出更加“罕见”的价值。
再看看价值投资者嘲笑90年代纳斯达克泡沫,难道不是资本市场为高效率的互联网新代来临的一场“嘉年华”吗!看看现在你用的微信,微博,智能手机,大数据,人工智能,4G无线,不都实现的了吗!有泡沫吗?
至于格力电器,资本给个8倍市盈率,然后去靠一年10%的盈利涨幅去增加收益。谁知道,资本未来会不会在给你6倍,5倍,4倍市盈率。说实话,格力也就是一个在资本眼中的一个“老妪”,资本对她评价可能越来越低。你看看每个窗格子上爬着一台格力,你就知道格力是多么让人厌倦,就跟如今各大城市最繁华的地方都有各种城市商行的招牌,你就知道银行是多么让人沮丧。
记住,连巴菲特的老师费雪都认为,金融界的评价对股价的贡献要比收益的增长要大的多的多。
所以再说一遍:资本市场是为效率而生的!靠着这句简单的话,去感悟未来,尝试新鲜事物,想想未来会发生些什么会提高社会和人们生活的效率。这才是投资最具魅力的地方。而不是算计什么市盈率,小学生都会。
第六,学习巴菲特的思想千万不能死板,左一个巴菲特,右一个格雷厄姆,再加上一个费雪和霍华德马克思。中国学习马克思最牛逼的不是大学教授,写出漂亮文章的人和把马克思主义倒背如流的人。最牛逼的是毛泽东。为什么?因为毛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向披靡。投资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最忌盲目从众。
比如,价值投资者认为什么“复利铁律”,什么菲利普莫里斯50年复利增长20%的神话,因此一年的收益20%就是极限啦!
但是有几个公司能有这么长寿?难道要活过50年的公司才是值得投资的公司吗?显然,更具实际意义的情况是这样,一家公司连续好几年发展非常迅速远远超过复利铁律,比如50%~500%,但之后就止步不前,10年左右公司倒闭。公司的股价当然也会在短时间内暴涨。这种公司就没有投资价值吗?
整个社会要是都是那种50年长寿公司,社会就不会进步了,我们依然用的诺基亚,看的是CRT电视。没有新的公司起来颠覆旧的产业,社会将是多么起死气沉沉,止步不前。企业如人,需要新陈代谢,需要后浪推前浪。这也是公认的自然规律。
社会在改变,而且改变的越来越快,用过去公司的成长规律来死套进当下和未来公司的成长,是一种守旧和思维固话。目前的互联网企业的成长完全不是过去的公司成长能比的。而且,不一样类型的公司成长速度差异也非常巨大,茅台和腾讯能比吗?腾讯10年成长到5个茅台。格雷厄姆要是知道这个,不得要活过来再死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