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成化八年,即1472年,有一婴儿来到了人世。他的爷爷为他起名为王云。婴儿的降世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可好景不长,大家发现,孩子不会说话。
一直到5岁,小王云都还不会说话。家人遍请名医,结果仍未有任何改变。面对这一残酷事实,只能唉声吧气。
如果这种情况,放在任何一个家庭,可能都会有共同的感受,认为这个孩子将来可能是个哑巴,也有可能认为,这个孩子天生愚钝,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可上天,总会跟人开玩笑。爷爷听了一个僧人的话,给他孙子改了一个名字,叫他“王守仁”。这个人就是后来大明鼎鼎的王阳明。
没想到,名字改后不久,小王守仁竟然开口说话了。虽然,这没有真凭实据,但王守仁5岁才开始讲话,这是有史可查。因为有这样的一段过往,他的父母长辈上在他身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教育他。他的成长也迅速起来。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问题,可能都不是问题,除非是真的明显的身体健康问题。因为,人的成长变化总体趋同,但就个体而言,会有一点时间差距, 做家长的只须静等花开,也许会少了许多烦恼。
二
因为家庭等原因,王守仁到12岁时,才正式入师塾读书。虽然读书很勤奋,但很多时候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耽误功课。
王守仁特别喜欢下棋,也多次因为下棋而耽误功课。他的父亲王华多次因此事责备他,但他总是屡教不改。一次,他父亲异常生气,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
王守仁入读私塾,却不愿被规矩拘束,经常从私塾处跑出来,和外面的小朋友们玩“战争游戏”。他自制了大大小小的旗子,让小伙伴们举着,侍立在四周,他是大将,坐在中间,指挥着大家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就跟排兵布阵一样。
他父亲后来知道后,怒斥他为什么不读书。王守仁却说,读书有何用。他父亲听罢,更感愤怒,把他痛打了一顿。
王守仁直至十四五岁时,仍沉迷于弓马骑射之术和兵法。
如此玩劣,如此学习态度,在今天,我们的家长可能早就跟他父亲一样,要被气疯了。估计打骂也是常事。
但为何,这样的一个如此钝劣的孩子却在后来成为一代大儒呢?
三
王守仁的青少年:
13岁时,母亲去世,幼年失恃;
17岁进,他在南昌结婚,结果结婚当天出走,在道士观住了一夜,第二天被寻回。
22岁时,考进士不中;
25岁时,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
如此坎坷而有戏剧化的人生,为何并没有阻碍他成就后来的丰功伟绩呢?
四
王守仁直至今天,盛名不减。
无数后人顶礼膜拜:
曾国藩、张居正、梁启超、孙中山,甚至东乡平八郎、稻盛和夫等都是他的超级粉丝。
立功无数:
多次替朝廷平叛,从无败绩,乃明杰出军事家。获“大明军神”之称。
开学立德:
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而且桃李满天下。
创新立言:
创立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心学,成为儒学又一宗。
余秋雨曾这样评价王守仁: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 ,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王阳明一直被人们诟病的哲学在我看来是中华民族智能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够有资格给予批评的人其实并不太多。
王守仁传奇的一生,到底给家长教育子女有什么启发呢?推荐看一看《王阳明传》,从中,你会找到培养子女的一些方法。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下一个王阳明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