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应台的那本禁书

作者: 拖刀笔吏 | 来源:发表于2018-03-31 16:12 被阅读197次

    禁书,是一个可以挑动人眼球的名词,机缘巧合之下,刚刚翻完了一本禁书: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大江大河1949》。有意思的是,这本书在内地被划归为了禁书,而在台湾当地,也是带出了一片非议之声。甚至斗士李敖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大江大河骗了你》来怼龙应台。为什么这书会有这么有意思的社会反应,这让我充满了好奇。不过我特意没有先读李敖的那本书,这是保证阅读的客观性,不至于产生先入为主的意识。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在感动于文字故事之余,又忍不住想怼怼作者。

    先说一下这本书大概的情况,书的立足点是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为背景,讲述了包括自己长辈在内,无数平凡人在那个时间点的经历,资料来源于台湾各个档案馆和政府机构所提供、亲身与当时事件的经历者的交谈等方式,书中的每一篇都可以看做一个独立的小故事,同时读完后又发现所有人的命运被一条看不见的主线所牵连。

    接着在讲述这本书之前,先介绍一下龙应台这个人。龙应台女士出生于1952年的台湾,有多所名校背景,曾经担任过台湾当局文化部长,但是最为内地作者所熟知的,应该是她的那几本关于教育方面的书:《孩子,你慢慢来》、《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可以说这几本书是教育类的必读书了。她也被誉为华人世界最有力的一支笔。在2009年,天下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这本书《大江大海1949》, 在新书发布会上,她提出这本书不是为了控诉,也不是为了谴责,而是为了向所有被时代践踏、侮辱、伤害的人致敬。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在民间引发了广发的议论。

    这本书先从龙氏与孩子的对话开始,分别记述了对自己母亲和父亲在战乱年代回忆,接着引发了当时各个身份幸存者的故事,可以说这样的层级递进关系,对于读者来说有着由浅入深的阅读感。书中描述了1949年200万大陆人渡海来到台湾生存,接着说了二战时期的战场、台湾“本省人”面对国军的复杂情绪,再到孤儿的悲情等等。可以看出,在短短的15万字作品里,龙氏构建了一个战乱年代的众生相,在这里每个个体被国家大势所裹挟,不由自主的奔向未知的境界。

    这本书的亮点主要在于,通常这段历史的著作往往立足于政治经济文化层面,主要讲述了大历史观,而这本书展现了长期被忽略的普通人群体,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不仅仅是历史书中的一条条数据,更是鲜活的生命的不同境遇。

    比如龙氏的母亲美君,在老年时期,连自己的独生女都不记得了,但是恋恋不忘的是老家淳安,比如龙氏年幼的时候,父亲槐生最喜欢的是跟她念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比如当北平和平解放时,一个投降的国民党军官对游行学生的悲愤谴责等等。

    但是这本书引起两岸不同阵营的讨论,主要在于,对于台湾民众来说,龙应台认为他们是失败的一方,这可能刺激了台湾民众的情绪,另一方面是部分学者指出龙应台里面的一些采用资料,属于侵权而非实际调查。这些矛盾点对我来说,其实都不太关注。

    而在内地主要引起广泛讨论的以及会让人感觉不舒服的点,也是这本书的亮点,描述了普通人在大历史环境下的境遇,但是仅仅只描述了普通人的境遇,却没有分析历史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甚至在个别段落的引导,暴露了作者立场的倾向性。

    比如作者提到:

    我到了南京,找到了老虎桥监狱的旧址,但是,什么都看不见了。四边是热闹的酒店商厦,中间围着一个军营,有卫兵站岗。刚拿出相机,卫兵直冲过来,大声吼着,“拍什么拍什么?这是军事重地你拍什么拍!”我拍什么?就是跟你说你也听不懂!懒得理你。我走到对街去,一回身对着他“喀嚓”一声,干脆把他也拍进去。

    看到这一段,我不禁感慨:你一个陌生脸孔跑到军营去拍照,还有理了?也许当时那位士兵的言辞有点冲,但是龙氏作为一个专门收集历史的作家,她在台湾游走于各界大佬之中,可谓见过大风大浪,可在这种情况下却不发一言解释沟通,只在心里默默的鄙视了一下对方,这不禁让我感慨她的涵养和中立的立场去哪里了?

    在北平和平投降后,书中有这样一段:

    突然有个国军少校军官冲出群众的行列,拦下卡车,一把抓住驾驶座上的两个大学生,边骂边泪流满面:“你们这些丧尽天良的大学生,政府对你们有什么不好?当我们在战地吃杂粮的时候,你们吃什么?雪白的大米、雪白的面粉、肥肉。可是,你们整天游行,反饥饿,反暴政。你们饥饿吗?八路军进城那一天起,你们立刻改吃陈年小米,连一块肉都没有,你们却不反饥饿,今天还这个样子忘恩负义,上天会报应的,不要认为会放过你们。”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去翻一下资料,在北平被围,国民党即将孔雀东南飞,那样的极端条件下学生也能吃到雪白面粉肥肉?也许那位军官的确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军人,他坚信自己是在拯救国家,但是这种明显违背了历史常识的话语,让我不禁对龙氏这一段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而长春包围战,这是网上抨击最多的一段,作者片面的强调了被围困一方的艰难境遇,生动的描绘了从长春离开的那些民众的悲惨境遇,但问题在于这背后的一切因素是什么导致的?作者只字未提,这让人感觉她试图用战乱中人命贱如草的境遇,来掩盖是非善恶。

    在发动群众支援战争的描述中,龙氏提到:

    被国家或军队的大机器洗脑、利诱或裹胁,出钱、出力、出粮、出丁,全部喂给战争这个无底的怪兽,农民的处境和任务内容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对日军的这种作为,中国人叙述的语言充满激愤:日军征用苦力及一切物资数量巨大,可见日军对中国人的压榨是多么的残酷和无情。

    进而书中这样来做对比:

    那么你又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被解放军征用去攻打国军的农民呢?莒南县担架队有两千七百九十七名成员,一千两百人没有棉裤,一千三百九十人没有鞋子,但是却在寒冬腊月中奔走在前线。其中,特等支前功臣朱正章腿生冻疮,肿胀难忍,仍拄着拐杖坚持送伤员,连续八趟,往返三百余公里,他甚至用自己吃饭喝水的碗给伤员接大小便。

    “人民的母亲”日照县范大娘,将三个儿子送去参加解放军,先后牺牲。她听到噩耗后,仍一如既往地纳底子赶制军鞋。

    最终她得出的结论是:

    我怎会不知道,历史本来就要看是胜方还是败方在写,可是同样一件事情两个截然相反的解释方法,你不得不去思索这其中的含义。

    看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她的立场似乎更加的复杂了。

    总的来说,对于这样的一本书,我觉得与其说是一本口述历史,不如说是一本文学书,同时本书给我的反思是:一个口述历史的作者写书,固然需要保证历史的原貌,但是当他的作品面向大众时候,他如何保证自己的历史观不受到受访者情绪的影响?

    当历史的幸存者们只能表述自己立场的单一事件时,读者是可以理解他们视野的缺陷,但是作为一个作者来说,是可以通过后期的大量史料来解释某一个现象,那么作者究竟是应该解释背后的成因?还是以所谓中立立场,实际上去做倾向性的引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俞伯乐:经不起人们的推敲
      • 北迴:我確實有視野缺陷~ 無法看清楚
        麻煩你告訴我~ 為何去批鬥慰安婦~ 為何去批鬥衛國陣亡的將士遺孀和後代~ 甚至將人批鬥致死~ 不是單一事件~ 是一堆~ 我無法把資料全貼出來~
        為何出賣被屠殺的死者~ 不替被屠殺的死者討公道~ 卻把雙手沾血的日本戰犯放回日本頤養天年~ 麻煩你告訴我~ 麻煩你告訴我~ 麻煩你告訴我~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703/c1002-25234733.html
        铃木启久交待的重要罪行有:

        1934年6月前后,在锦州“杀害了2名中国农民”。

        1935年3月上旬前后,援助高木大佐“于上板城附近烧掉了两个共有300户的村庄,并杀害了很多中国人民”。

        1940年9月,在安徽宣城作战中,对躲在屋内的约50名抗日军人“以毒瓦斯将其全部惨杀了”。

        1941年在安徽巢县设置慰安所,并诱拐了20名“中国妇女及朝鲜妇女做为慰安妇”。

        1941年11月,在河北枣强攻击八路军,“杀害了10人,并烧毁约有600户两个村庄,同时屠杀了100名中国农民”。

        1941年12月,“强制居于长城线附近2公里以内的”“居民迁移,使之成为无人区”。

        1942年1月,在唐山一带命令田浦大佐“扫荡,烧毁了约有800户的房屋,并屠杀了1千名中国的农民”。

        1942年4月,在河北丰润田官营“大力的虐杀了八路军,在鲁家峪攻击洞穴时使用毒瓦斯惨杀了八路军干部以下约一百人,”又将“逃至鲁家峪附近村庄避难的235名中国农民用野蛮的办法惨杀了(将其中的妊妇剖腹了),烧毁房屋约800户,将往玉田送交的俘虏中杀害了5人,强奸妇女达百名之多”。

        1942年7月,在丰润将“民房烧毁了500户,惨杀了约100名中国农民”。

        1942年9—12月,为把迁安、遵化等地“变为无人地带,即强制该区的居民全部迁移。”“在该地区烧毁的房屋达一万户以上,强迫搬走的人民达数万以上,被惨杀者也甚多。”

        1942年10月,“对滦县潘家戴庄1280名的农民采取了枪杀、刺杀、斩杀及活埋等野蛮办法进行了集体屠杀,并烧毁了全村800户的房屋”。

        1942年,命令日军盘踞地区“皆设有慰安所,并引诱约60名的中国妇女任慰安妇”。

        1944年5月,在河南新乡“向抗日军游击队进行攻击并将其杀害约10人,同时将战场附近的村庄烧毁约300户,杀害约100名的中国农民”。

        1944年7月,在河南封丘“杀害了约40名的抗日军游击队,并在其附近烧毁了一个约有400户的村庄,杀害了约100名的中国农民”。

        1944年8月,向河南怀庆抗日军队“进行攻击,并杀害约10人,将农民的房屋烧掉了约400户,虐杀了约30名的中国人民”。

        1944年11月,“我命令步兵部队侵略林县南部地区后,在撤出该地区之同时,由防疫给水班在三、四个村庄散布霍乱菌,因此后来我接到‘在林县内有100名以上的中国人民患霍乱病,死亡人数也很多’的报告”。之后,又在长路县某村“将该村约300户的房屋烧毁,并将该村的660名中国农民以极野蛮的办法虐杀了,即枪杀、刺杀、烧杀等极惨暴的方法” 。“另外,在此侵略中,我的部下又共杀害了30名俘虏”。

        “我为了试验以空气注射杀人的方法,于1945年春在怀庆的师团野战病院命令“进行试验,即给予当时住院的1名中国伪县警备队员极高的代价进行了试验”。

        1945年春,在怀庆一村庄“将该村庄的农民杀害了约500人,将全村600户房屋烧掉了”。

        1945年春前后,将焦作“附近村庄烧毁了约400户房屋,惨杀约100名中国农民”。

        1945年,在“蟠居地区命令设立所谓慰安所,并引诱约60名的中国妇女和朝鲜妇女任慰安妇”。

        1945年7月,中旬“在醴泉进行了侵略,惨杀了约40名中国人民”。

        “在侵略中国期间”,“只我个人的记忆即杀害了5470名中国人民,烧毁和破坏中国人民的房屋18229户,其实际数字很(可)能还多”。
      • 北迴:那我給你一些資料好了~
        寻找南京保卫战牺牲的最高军官萧山令(图)
        http://news.ifeng.com/a/20141213/42710870_0.shtml
        1937年萧山令阵亡后,萧时若年仅7岁。
        1949年后,萧家在益阳老家仅存萧时若一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萧山令的名字成为了“家族阴影”,萧时若甚至还为此受到批判,直到“文革”结束后才得以平反。老人去世后,他的儿子萧运春便成了家族历史最重要的守护者。

        60年后,他们赴朝鲜扫墓,却找不到父母尸骸
        http://www.shixunwang.net/article/i241324429197/
        72岁的杜立人静静看着父亲的照片,父亲牺牲的消息传来后,家里就像进入地狱一样,后来杜立人的母亲被冤成右派致死。周围的人都说她父亲是叛逃的,作为孩子的她也不敢反驳。
        直到有一天接到电话,说父亲牺牲的资料找到了。她痛哭了一整夜,身上的壳终于甩掉了,她不再是背叛者的孩子。
        ==================================
        我實在無法理解一個為國出征戰死朝鮮~ 留下孤兒寡母~ 為何有人去把他的遺孀批鬥致死?
        只因為當時他是失蹤就被當成被判???

        慰安妇忆:被日军强奸 文革中有姐妹遭批斗致死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08/13/16761851_0.shtml
        為什麼日軍來抓女人時~ 沒人敢冒死出來救她們~ 等日軍走後卻出來指責他們是<日本娼>~ 甚至將她們批鬥致死~ 為什麼???

        新中国历史上的七次特赦:对日本战犯,一个不杀 (3)
        http://cppcc.people.com.cn/GB/71578/10144267.html
        日中将战犯铃木启久:指挥部下杀害5470名中国人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703/c1002-25234733.html
        =================================
        可以告訴我~ 一個再10多年間不斷屠殺中國百姓的日本戰犯~ 最後被放回日本頤養天年~ 得善終~
        在南京衛國陣亡的將士~ 他兒子被批鬥幾十年後才被平反~ 他兒子何罪???

        麻煩你告訴我~ 為何去批鬥慰安婦~ 為何去批鬥衛國陣亡的將士遺孀和後代~ 甚至將人批鬥致死~
        為何把出賣被屠殺的死者~ 不替被屠殺的死者討公道~ 卻把雙手沾血的日本戰犯放回日本頤養天年~ 麻煩你告訴我~ 麻煩你告訴我~ 麻煩你告訴我~
      • 细雨不须归:不同的人从小被灌输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认识,不同的立场得到不同的结论,谁是谁非,只能各抒己见吧。至少,龙让我们看到海峡另一边部分人的看法。
      • 很老很老的猫:恰好最近也在读这本书,也恰好写了一些读后感,首先要承认你的独立判断意识,不跟着作者的思路走,站在一个平等的视角去怀疑和求证,有几个想法与你讨论:1、书里面大量采访了败方的一些亲历者,但不仅限于此,还包括胜方的死难者,丧尽天良的日本兵,受尽虐待的美军澳军英军俘虏,文章想表达的意思,是战争的残酷,作者认为,无论胜败,牺牲受苦的只会是百姓自己,也暗合那句著名的“兴,百姓苦,亡,百姓也苦”;2、作者的立场,对不起,我很多年没有听到有关“立场”这个说法了,如果有,个人觉得作者的立场,是站在人的立场,无数被牺牲被忽略的个体的立场;3、那一场战争所带来的伤害,不仅仅是我们这个民族,也包括全世界所有被席卷其中的国家国民,文中亦有提及,当然,这或许又是被抨击的“泛温情、伪善”的小资做派;4、如果真的是一本谬误百出的书,何须禁?它一定是触碰到了许多不愿意让人看到的痛点。以上拙见,见谅!
      • 王珷玞:意识形态的斗争吧 其实扪心自问当年的历史到底怎么样 我们这些年轻人 都没有看到过 但可以肯定的是会与现在的记录有些偏差 过去的已经过去 了解学习 还是要向未来看

      本文标题:关于龙应台的那本禁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og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