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热门的问题,就是月薪多少的时候,你感觉到最幸福?看了下面的回答,很多人都在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虽然月薪只有几千块钱,尽管加班吃泡面,都感觉很幸福;而现在虽然月薪过万甚至几万了,却怎么也感觉不到幸福。有人说是因为太多贪心,追求了太多的东西,而我则认为主要是我们的关注焦点发生了变化,我们问自己的问题发生了变化。
哈佛幸福课上有个练习,我们来看下,首先花30秒的时间看下面的图片,然后想想自己看到了多少个几何图形?大家用电脑或者手机记录一下时间。
现在想想看刚刚总共看到了多少个几何图形?相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答案。虽然每个人答案不同,但是每个人基本上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回忆。但是如果问的是下面的问题呢:图中的时钟是几点几分?图中公交车上有几个小孩?可能我们基本上都答不上来了。为什么?因为刚开始的问题把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几何图形上,我们忽略了其他的噪声,比如公交车上的小孩。专注力的一个好处就在于它能够将人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其他噪声的干扰而产生的分心,让人们高效的完成任务。然而,这种专注不并非总是有益的,很明显他在排除干扰的同时,也会让我们忽视了某些信息,比如刚刚我们就忽略了公交车上的小孩。总的来说就是我们问的每一个问题都会构造出一个特定的现实,然后我们我们的注意力就会限制在这个现实之中,也就是说,问题缔造了我们的现实。
想想看,我们平时问自己最多的问题都是什么?我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这次升职又没有我,我到底是怎么了,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同学都已经有房有车了,我还在租这房子,我怎么这么没用啊?如果我们平时问自己的都是些这样的问题,那么我们所看到的也就是这些问题,我们看到的将都是我们的不足。我们将永远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虽然我们的长处一直在那里,就像公交车上的小孩,虽然在那里,但是我们却没有看见一样。
一个人如果只关注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这样的人也不会存在自信心,更加不会欣赏自己,快乐和幸福更加无从谈起。因为你的问题已经构建了你的现实,构建了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所走的路。一个人如果总是在问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那么他永远关注的都只会是他的缺点,他就会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着各种各样缺点的人,自己到处都是缺点,这样也会导致工作和生活的状态也会越来越差,形成了恶性循环。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自我实现预言,指对于未来行为或事件的预测会改变人们的互动行为,以致于得到预期的结果。这就是期望的力量。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一位小学校长合作做了一个实验:
波士顿小学的老师从研究者那里获得消息,研究者经过测试发现有些学生属于“学习苗子”。在研究者的指导下,老师们相信这些特殊学生是“在本学年里将获得非凡成绩的智力高度成熟的人”。事实上,这种预测根本没有任何客观依据,因为这些人都是随机选择出来的。然而,到学年结束的时候,那些被随意标签为“苗子”的儿童中有30%的人智商平均增加了22分!所有人的智商几乎都提高了10分。作为标准智力测验的结果,这些孩子在智力成绩方面的进步明显高于那些作为控制组的同学,而起初他们的平均智商是一样的。
在这个实验里,老师对那些所谓的“苗子”学生产生了一种期望,他们对那些学生就会有一些的特殊的态度,可能就会更加友好,更加严格,会传达出一种让那些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优秀学生的信号。可以看出自我实现预言确实有着强大的潜在影响力。
再来看看Roger bannister的故事,在1954年之前,在四分钟以内跑完一英里,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医生已经证明四分钟跑一英里是人类能力的极限,生理学家也进行了试验,在科学上证明了人类能力的极限就是四分钟跑一英里。然而Roger bannister不相信,他说“四分钟内跑完是可能的,我要证明给你们看。”他坚持苦练,他慢慢的突破了四分十秒,四分五秒,跑到四分两秒时停止了,他再怎么跑都无法突破四分两秒。然而他没有放弃,他一直坚持,一直失败,一直坚持。直到1954年5月6日,Roger bannister用3分59秒跑完一英里,轰动一时。在Roger bannister跑进四分钟的六周后,澳大利亚跑手John Landy一英里跑了3分57.9秒,第二年,1955年,37名跑手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1956年,超过300名跑手突破四分钟界限。这是怎么回事?是运动员们更加努力训练呢,还是出现了新技术?都不是,是信念发生了变化。在这之前,虽然运动们也都非常努力,但是四分钟一英里是人类能力极限的这种潜意识限制了他们,问题缔造世界,正是这种潜意识决定了他们无法去突破那个界限,其实这个界限不是生理界限,而是心理界限。而Roger bannister正是突破了这个心理上的界限,一旦突破之后,其他运动员也就不再受到限制,所以能够很快的出现那么多运动员都跑进了四分钟。信念就是自我实现预言。
自我实现预言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回到刚开始提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刚开始工作,工资不高的时候还是感觉到幸福的,而几年之后,工资涨了不少了,家庭也有了,反而感觉越来越不幸福了呢?在我们刚刚毕业工作的时候,我们周边的同学和朋友基本上都是同样的起点,我们曾经梦想自己能够努力赚钱也得到了实现,同时,由于刚刚参加工作,每天都能学习到很多的东西,即使加班,吃泡面,也会感到很充实。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的收获,而不是那份很低的工资,我们的问题是今天我又收获了什么,解决了什么,好像工作又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而在多年之后,工资涨了不少了,家庭孩子都有了,我们的专注点发生了变化,我们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我们问自己的问题不再是我又获得了什么,又有哪些开心的事,而是变成了,某位以前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已经年薪30w了,我才25w,感觉很失败;同学都已经住上120平的大房子了,而我怎么还窝在70几平的房子里;别人家都已经换车了,而我都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考虑。我们每天都在关注着这些问题,看到的永远都只是不如别人的地方,看到的都是我们的缺点,就像开头的那张图一样,只看到了几何图形,而没有看到公交车上的孩子。同样,我们也忽视了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忽视了家中的温馨和孩子带来的欢乐,忽视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带来的职位的提升和收入的增加。看不到积极的事物,幸福当然也就无从谈起。
积极的问题构建了积极的现实,消极的问题构建了消极的现实,在我们这个充满压力和焦虑的时代,更加需要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提问,多关注自己的优点,多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事情,给自己一个发现优点——找到自信和幸福——发现更多优点的正向循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