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认为物质是东西,但现在它不是东西了。”
小时候,我们并不明白现实(有形的物质组成)与梦想(看不到的憧憬)有什么联系。
并且,我们总能轻而易举地把心中所想呈现在现实中。
但越长大,越被周围根深蒂固的,所谓的“物质现实”缠绕。
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敢“梦想”。
而他们总是打着“为你好”的幌子:
“你要现实一点! ”
“就你?你看看自己吧,现实一点! ”
“不要好高骛远,现实很残酷的! ”
......
我们接下来玩一个“脑洞”游戏。
请思考:
我想要的是什么?
它是已经出现在现实中,还是只存于头脑里?
当你拿着一个苹果时,是你的眼睛看到了,还是它只存在你的头脑里?
当你在现实中看见一朵莲花,和你闭上眼睛,想象到的莲花一样吗?
你很明确生活是在现实中,是能看见的物质组成。
而梦想是头脑里的构想,存在于心中。
通过上述的思考得知:
“现实”=能真实看见;
“梦想”=意味着不真实的想象。
这样的主观认识,科学吗?
先不要急着定论,我们用科学说话:
科学人员让一个普通人,用眼睛盯着某一特定物品(实物、景物图片......);
然后科学家用超先进的脑部仪器扫描大脑。
就会发现他的大脑某个特定区域会发光;
然后让他闭上眼睛,想象同样的物品。
测试结果是,大脑中之前特定的区域也会发光。
就和亲眼看到的一样,在反复实验中,科学家不禁疑惑:
竟是谁看到了,是大脑看到的,还是眼睛?
哪个是真实的?
我们总是认为“现实”更真实,“梦想”太缥缈。
但经过长时间地研究,科学家给出了这个问题的权威答案:
这是物质不是由更多事物组成,而是由构想、概念、信息组成的;
所以我们的大脑不会区分,什么是亲眼看到的和什么是想象的(记忆),
大多人都局限地相信,外部事物更加真实,经过我们证实,内部事物将导致外部事物的发生。
“无论是眼睛看到的‘现实’,还是头脑里的‘梦想’,都存在于自己的心中。”
以上这些理性的科学思考,比较官方。
但怎样把这些科学佐证上升到人文情怀,从而达到思想的升华?
对生活、梦想真正起到有益的帮助。
以下这个小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屡见不鲜:
一个在街边买菜饼的老人,凭着卫生、实惠的特点,卖得非常红火。
于是就用净利润开了一间店铺,光临的顾客都很满意,生意兴隆。
过了段时间,老人觉得有必要雇人,开连锁店。
就在老人赚的盆满钵满,前景大好时,他大学毕业的儿子回来了。
看到老爸做的生意就说:“爸爸,你不知道现在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吗?现在是经济萧条啊! ”
父亲问:“儿子啊,经济萧条是什么意思?”
他的儿子就解释人们是如何失业、生意如何亏损的,并建议削减开支而降低成本。
于是老人照着做了,随之是质量的下降,价格也不再实惠,销量自然就下滑了。
老人若有所思地想着儿子说的话,于是决定关掉连锁店。
随着现金流入越来越少,他又进一步降低成本,顾客对质量越来越不满意,来的人也越来越少。
他愈发地觉得儿子很智慧,最后,老人又做回了小本买卖,并高兴地声称:我儿子让我躲过了经济萧条,要不然就真的要亏损了……
这不正是自己内在的观点,促成了外在的行动,从而自己创造了这样的“现实”吗?
就像入不敷出的人,认为赚钱太难了,抱怨没有机会、没有贵人;
而你内在的意识就会“帮”你寻找更多你认为的人、事、物,让你‘心想事成’,反之亦然。
生病的人,认为免疫力下降了,悲观、抱怨病情;
这些你内在的观点就是行动,你的身体会按照你认为的发展,反之亦然。
......
如果一个人没有更高层面的指引,那他将会局限在自己狭义的视野里,去框视自己认为的现实,因为你认为你的现实是那样,所以你吸引的现实就是那样。
人类还有太多未知的事物,人类的主观意识只是“盲人摸象”。
人类的眼睛有太多看不到的,在整个光波家族里,可见光只是极小一部分;
人类的耳朵只能听到一定范围内的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不会因为人们听不到而不存在;
人类的触觉连无处不在的磁场都感觉不到......
我们讲,要信奉科学,事实却败在了“惯性思维”面前。
因为即使“真谛现前”(就像上文的科学研究)也会很主观地视而不见。
认知层次低的人,多不愿改变。
马云老师常讲:“不是科技进步太快,是人类不愿提升自己的思维,不愿意丢弃昨天的旧思想。”
所以这只与你想进步、探索的思维有关系。
......
“现在,物质比起东西而言更像是念头。”
idol 2019-10-0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