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啃着月饼刷着朋友圈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古人是如何过中秋的?
月神祭祀活动,称为“夜明”或“夕月”。是中国炎黄子孙重要的团圆节日之一。我国自古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少数民族祭月的活动内容除了与汉族的中秋节相似外,还有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系列活动,比如壮族的祭月亮,所以也叫“祭月节”。
月亮爷丈丈高 万家灯火静悄悄
秋风凉 月光长 照在娃的笑脸上
——陕北歌谣《月亮爷》
中秋祭月仪式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表达人们祈求月神降福人间的一种美好心愿。也是古代重要祭礼之一。天子于每年秋分设坛祭祀月神。
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
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
服白而絻白,搢玉揔,
带锡监,吹埙箎之风,
凿动金石之音。
朝诸侯卿大夫列士,
循於百姓,号曰祭月。
管子·轻重己
《史记·孝武本纪》
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
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
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
郑玄注:夜明,月坛也。
孔颖达疏:夜明者,祭月坛名也。
礼记·祭法
《史记·孝武本纪》
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
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礼记
祭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崇拜,后来作为天体的月被人格化,成为月神。历代皇家称月神为夜明之神,道教兴起后称月神为太阴星君。而民间则多认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称她为月姑或月姐。
圆
●
缺
祭月在上古作为季节祭祀仪式被列入皇家祀典、例行祭祀后,民间就缺少了祭月的消息,像日月这样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王家才能与之沟通,祭月成为皇家的专利。
阴
●
晴
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皇帝年间为祭月修造的,在此地祭月的礼制,明清均沿袭下来。
日
-
月
天
-
地
在中秋月出时开始祭祀,祭后分胙(zuo祭祀时所用的肉),饮宴、赏月。华夏祭礼讲究“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中秋祭月关键是向月神示敬,天气因素不是关键。中秋无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如遇阴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
能帮你的只有这些了
朋友圈
永远给不了你仪式感
但你可以将仪式感带到朋友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