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有一个视频挺火的,一个司机拍下了宁波高速收费站的某男职员,评价他笑得太假。
视频我看了,在流水化的操作之后,微胖的男孩挤出一个标准的笑容。可是皮笑肉不笑,那表情看起来实在有些吓人。
这条新闻引发了很多争议,大多数网友都站在了男收费员那一边,认为这份工作要求每天高强度的重复,微笑服务还纳入了员工的绩效考核中。
一天笑下来,脸都僵了,实在没必要如此严苛的批判。不如多理解理解这个岗位背后的不容易。
的确,笑一次很容易,但每天标准地笑500次就会变得很困难。数十年如一日的职业微笑,能不变成“职业假笑”,这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这个大众关注的热点新闻背后,也暴露出了一个职场难题——
标准化。
很多年前,我曾经有一段去房地产公司实习的经历。实习期一个月,我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厚厚几摞客户订单,全部都对照客户资料库里的信息汇总梳理一遍。
最开始的时候,我脑子里有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在成交时就做好完备的电子数据备份,反而要在一年之后返工呢?
忙碌了半个上午,我渐渐意识到“标准化”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比如有的客户直接交全款,有的却选择分期贷款。有些家庭的妻子交了定金,最后付尾款和签名的却是丈夫。有人以标价买房,但也有不少人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折扣,而且折扣的原因还需要写明。
不仅如此,公司里各部门需要统计的信息也不尽相同。
人事部门需要知道每个业务员的成交量,以计算他们的绩效和提成。营销主管需要核查每一套房子是否有优惠,优惠的额度是否合规。财务部门需要了解每套房子的成交价格,来制作最终的财务报表。
每一个进口和出口都有差异化的需求。所以,想要全面了解大家的不同,完成一份符合所有标准的表格也没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不仅各个端口的需求难以协调,“标准化”往往还是与时间的跨度相对应的,这就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论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不论你内心已经有多么厌倦,你都要想办法把事情做到同样的标准。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昨天上健身私教课的时候,我不小心扭伤了腰部的肌肉。不能怪教练指导地不到位,也不能说那个动作太难,只不过在长达一个小时的体能训练里,我的能量真的被消耗光了。所以在做最后一个战术绳的训练时,我实在没办法做到标准动作,这才受了伤。
之前看足球比赛时,我很好奇为什么看起来那么简单的点球,赛场上的顶级运动员却总是射不进球门。先生跟我解释说:经过一整场比赛的奔跑和冲撞,球员们的体力都被消耗殆尽了。再加上这时候往往还有球员之间的心理角逐,想要发挥出自己的“标准水平”,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每天早上6:30的“罗胖60秒”音频,看起来似乎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是从2012年罗辑思维这个品牌创立以来,每天早上准点分享60秒干货,不多一秒也不少一秒,这就成了一件需要被提上日程的大事。这样一件标准化的事情,也意味着一年365天,不论罗胖有多忙多累,他都要花一段时间来准备素材,花一分钟时间准备好音频。
横跨时间长河的标准化,不仅需要专业的水平,更需要执着的态度。这样努力的笨方法,经过时间的洗练之后,就变成了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专业”、“靠谱”的证据。
然而,职场中的标准化只能算是及格线,很难达到优秀的标准。
以前我待过的一家公司,要求员工每天下班后都交日报。暂不讨论这个制度有没有必要,我们在这里只聊这件事容不容易办到。
日报并没有很复杂,有一些硬性规定的数据指标,比如每天沟通的客户量,工作进展,沟通反馈情况等。字数要求也不多,差不多50~100个字,每天下班前的5分钟就能搞定。
你认为这件事情能持续多久?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能认认真真地写反馈,生怕不准时提交会影响自己的考评。一个月还没结束,许多人就开始应付了,同事之间开始讨论这样重复的日报根本就没有必要,毕竟每天也不一定会有什么新的工作进展。过了一个月,大多数人就不再写了,少数几个没放弃的人,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工作中有很多类似日报这样的小事,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没什么重要的,但却是要靠日复一日的标准化操作来逐步提高的。
比如每天早上给自己列一份任务清单,每天打50个销售电话,每天核对数据报表,每天排版公众号文章……
如果你能够坚持按照同样的标准,来完成这些重复单调的任务,已经能够打败80%的竞争者了。
但是,也仅仅是打败了80%。
因为,一成不变的标准化,往往也意味着容易被取代。
比如需要标准化微笑的高速路收费员,正在逐步被ETC取代;需要标准化制图的平面设计,正在被样式丰富的在线设计平台取代;需要标准化操作的银行柜员,也正在被AI机器人取代。
在大数据时代,甚至于我们过去以为需要创意的一些事情,也慢慢被“标准化”的机器取代。比如给文章起标题,创造一段音律,甚至是下围棋。
如果说,职场上第二重要的事情就是“标准化”。那么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性化”或“差异化”。
比如如何能在已经重复使用多次的方案上,增加一些稳中求胜的闪光点;怎么在大众趋同的潮流中,突出自己的独特之处。
先标准,再提升。
先达到持续稳定的标准,利用复利效应打败大多数人。
再在标准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和差异化,成为领军的那一小撮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