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又是一周,欣慰的是看到过去的这一周,每天的日历表上都有清晰的任务清单,而且完成率接近百分之百。除了合理的计划制定和时间安排外,还有每天的坚持行动。不得不说自从每周开始对大脑进行升级后,变化还是有迹可循的。
这一周同样也让自己成长了不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一直以来,所有的鸡汤都呼吁大伙要努力,并且总有那么些牛人努力奋斗的励志故事看得自己热泪盈眶。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选择”。只有选择做正确的事情,努力才会有价值,因为李笑来老师说了“时间也是有复利效应的”。如果做的事情本身不正确,那么越努力结果越糟糕,时间的负利效应 嘛!
年初的时候自己开始了基金定投计划,但是真的从来没有想过股票也是同样可以采取定投策略的,而且关注点不在于定期、定额和坚持,而在于初期如何选择成长型的公司。果然选择在前努力在后,只有选对之后再努力才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错误,一切白搭,不仅如此,还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费时费力搞不好还成为了“专业自我悲剧制造者”。
对于自己而言,既然已经明白了这个至关重要的道理,自然是要先选择正确的事情再坚持努力,比如跑步锻炼身体,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英语水平的提高等等,而不是一味把时间和注意力浪费在肥皂泡沫剧或者娱乐新闻上。
二、关于进步,不要期待“即时反馈”
过去的一周,自己又犯了“迫不及待”的错误,凡事都求快,期待进步立竿见影。比如恨不得每周读两本书,或者一周就把财管课程的整个章节全部听完。当然囫囵吞枣地读完两本书以及不求甚解地听完一整章课程,停留在脑海里是一团浆糊,压根谈不上什么进步。
很多事情,一味地追求速度却忽略了效率,虽然花费了时间却并没有产生相应的进步。相反只要你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做的慢一点,效率低一些,都不会影响它的正向积累。有许多的进步,也不会有什么“即时反馈”,都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会慢慢显现出来。
意识到以上这些,我对自己一遍听不懂财管课程的沮丧就完全消失了。一遍听不懂就再多听几遍,慢慢来,先把基础的概念搞清楚,再通过例子去进一步证实,给自己多一点耐心,总会一点点弄明白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真正熟练掌握才可以由点及面做到融会贯通。
三、集中注意力去做”困难的事情”
真正能够让自己成长起来的,其实是集中注意力去做“困难的事情”。这是我之前一直逃避的但又被无数事实证明无比正确的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一旦呆在里面就不愿意出来。就像自己,在公司里呆了快三年,平日里一些简单的日常工作已经基本熟练也完全可以应付。呆在自己的舒适区做自己熟悉的工作,是我之前一直在做的事情。然而我又意识到,做好本职工作只能证明自己胜任目前的工作岗位,老板并不会因此给自己升职加薪。想要有进一步的成长,必须去挑战一些本职工作之外比较困难的任务。
就拿这次额外奖励来说,也是去年硬着头皮完成了一项对自己而言比较困难的事情才得到的。当初,做的时候,也是本能地排斥,觉得困难重重,但是又因为被逼无奈赶鸭子上架,居然也磕磕碰碰地完成了。显而易见,完成这项困难的任务让自己成长了很多,也获得了更大的回报。
有意思的是,自己最近在跑步减肥,基本上跑到30分钟左右就开始各种体力不支,很有种想放弃的冲动,但是偏偏网上说了,运动要30分钟以上才会慢慢开始消耗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尽管30分钟往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但是跑完后看着镜子中潮红的脸蛋,以及体重秤上一点点下降的数字,心里还是极大地愉悦。看吧,总归还是要做困难的事情,才能有更好的效果,连运动都不例外。
接下来自己要做的,就是首先不再逃避困难,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勇于接受挑战,想办法去克服遇到的障碍,集中注意力去做“困难的事情”,让自己真正地成长。
四、不做伸手党
以前还没意识到伸手党的危害,现在想想不寒而栗,关键自己从前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伸手党。原因太简单了,就是一个字“懒”。所以连理财投资也都懒得去研读年报,懒得去分析经济形势,懒得自己动脑筋挑选公司,随便听听别人的意见定投了点指数基金作数。
但是哪怕是指数基金也是要算收益率和估值才能跑过那些无脑定投啊!自己一味地从别人的公众号里直接摘取已经算好的现成收益率,却从来没有去思考过别人算的对不对,以及具体怎么算。这个伸手党也当得太彻底了。
接下来,自己准备逐步脱离伸手党,每个月至少花个一整天,自己动手,好好研究投资理财定理和战略,寻找优质的成长型公司。
新的一辈子已经过去了7周,好在每一周,我都在努力坚持做对的事情,以及给自己足够的耐心,见证自己一点一滴地成长。新的一周,继续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