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nLight写作成长营
inlight w18—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知识的匮乏

inlight w18—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知识的匮乏

作者: 莫_染 | 来源:发表于2018-03-17 20:52 被阅读48次

都说,要提升自己。有机会多读点书,和层次不一样的人多一点沟通,人的格局和眼界才会更大一点。

西南联大旧址

1、教授的一句话

近日,华师大主办了关于脑科学与教育创新项目研究会,过去十几年里,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脑的认识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间,所获得的有关脑的新知识,超过了之前人类历史上所知的总和。甚至从经济发展角度,剖析了人的智力发展情况。

脑科学与教育创新

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虽然教授引用的是网络用语“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教授引用这句话的时候,是站在上海市教委二期课改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并结合“脑科学”这一研究性课题,用来调侃自己知识的贫穷,限制了自己对科学对创造力的想象。

这句话,于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很多时候,我们把这句话,用来形容,奢靡的生活。比如,最近大热的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就有一条新闻,关于Justine--贾富贵,一身行头价格不菲,还有俗称行走的gucci的朱正廷。热衷观看此节目的青少年,无数关于崇拜的评论,印象很深的一条新闻说,练习生再不出道就要继承家产了。

公众人物更应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在物质上,明星,一场婚礼的几千万,是普通老百姓一生都不敢想象的奢侈。普通百姓,终究是游走在房贷的工薪阶层。就算,在上海,很多人已步入了中产阶级。然而,放眼全中国,又有多少能够每日穿着几十万的t恤,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剪掉呢?寒门难出贵子,这样的现实,还不值得中国教育者反思吗?在十九大的报告中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肩负祖国下一代教育使命的人民教师,该如何去做?

2、敢于推翻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说到底与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一致的。陈寅恪先生说:“文化不可以亡,救国经世,尤必以精神之学问为根基”。精神来源于哪里?来源于师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人师表,却一副行尸走肉,何谈精神二字?

唯才是举,对文化、对精神、对学术的孜孜不倦,莫问出身,才有了“乡下人”沈从文在西南联大当了教授。华罗庚的故事,选进了上海二期课改的教材,当孩子们在点头,要学习华罗庚身上的勤奋,老师们在备课时,有没有提及当年,华罗庚放弃国外大好机会,到西南联大租住农家牛棚,在牛棚上搭了间摇摇欲坠的屋子。每天吃饭,下面牛粪熏天,晚上睡觉,牛在柱子上蹭痒,摇得一家人根本无法入眠?那个与学术争锋的年代,华罗庚批改作业到深夜,然后埋头钻研自己的学问,一晚上被牛虱咬得遍体鳞伤。却攻克了十多个世界级数学难题。如今,我们坐在教室里吹着空调的时候,攻克了几个难题呢?如若知识匮乏,精神颓靡,我们的受教者在学习什么?

华罗庚

上海的语文界,有一位不得不提,王荣生。王教授不止一次提到了语文的重构,不要一尘不变。一篇课文不要按照教案去上,一定要做到对课文的剖析、对课文的重构,敢于质疑教参。这也是传教者的思想的重构。

王荣生

学术之风,仍要振兴。若是教书者,仅仅局限把课本教好,又怎么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想的新生代呢?

一本本教材的变革,一篇篇论文的诞生,是学习,是成长。所以,教师,要走出去,中年教师仍要学习,要敢于推翻自己。把十几年的经验,推翻重构,接受新事物,感知新的内容。是对自己职业的重新界定,也是对学生的培养,有更明确的方向。

3、多读书、多学习,接受新事物

在我的许多文章中,都提及了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学习,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成家立业。对上海这份深深的情感,浸透着当年万人过独木桥--高考的汗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三尺讲台挥洒青春。从二期课改开始,从删减语文教材中累赘的文章,从现在更新的新版教材,从牛津到朗文,从数学跳出教材回归生活,从基础型课程夯实过渡到拓展型课程,一年一年,无数教育工作者见证着上海的教育变革,一次又一次经历了课改的浪潮。

与大家的交流
一语道破 分享 各抒己见

有这样一段回忆录,北大哲学系教授黄枬森,曾撰文回忆:当时的国文老师是沈从文,英语老师是李赋宁,物理老师是吴有训,中国通史老师是吴晗,公共伦理学老师是冯友兰。我还选修了数论和《庄子》,老师分别是华罗庚和闻一多。这阵容,简直太豪华太奢侈了。

沈从文、张兆和

身在上海,是一件幸福的事。经济的发达、教育的多元,尽管还有被压抑的学区房、民办私立之纠结,但,沿海城市的发达,让上海这个海纳百川之地汇聚了各种新鲜事物,让每个在此学习的孩子,接受了来自中西不同文化的教育,接受着最新最快最具创造性的教育改革。

捧着ipad上课一点也不稀奇,随处可见的智能文化、云课题、云题库、中小学生科技发明……彰显着,上海教育文化领域的先行与创新。

前几天,带领着小学毕业生,观影《厉害了,我的国》,当影片中回响着“我是中国人!我为中国骄傲”这句话时,同学们自发地掌声雷动,震撼了在场一同观影的老师。当老师们以为,你们可能看不懂时,可能不感兴趣时,这激荡影院的掌声,让每个老师深感意外。孩子们的感知已经跟着时代,在进步,小学生已经在读政治,在知道两会,在每日播报时事,老师们,若是还停留在教教书就好,怎么能培养出那些时代的弄潮儿呢?

学生作品

当我们,在不停要求孩子掌握新知,要有新的精神,作为教师就应当作先行者。楼房越来越多,别让大师越来越少。也别让孩子们的眼界,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拜金中,不知霍金何许人,不知万有引力是什么,更别让我们的孩子,连论语的论都不会写……国之振兴,在教育。经济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知识的匮乏!那才是,国之哀!

掌声雷动

教师,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章

  • inlight w18—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知识的匮乏

    都说,要提升自己。有机会多读点书,和层次不一样的人多一点沟通,人的格局和眼界才会更大一点。 1、教授的一句话 近日...

  • 如何可以精神富足

    读书读书读书 物质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贫穷。 如何可以在物质匮乏的时候培养出精神的富足?很难,几乎不可能。精...

  •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没有意识到贫穷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打算摆脱贫穷。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意识到贫穷。 如今都在讲“生活质量”,也就...

  • 习惯贫穷有多可怕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明那么年轻,就开始对生活低头哈腰 01 贫穷不可怕,习惯贫穷才可怕。那些以贫穷为傲,认为...

  • 致“我穷我有理”的亲戚们:不好意思,我要拉黑你们了

    贫穷可怕吗?说实话,可怕。 但比贫穷更可怕的是,那些觉得自己穷,自己是弱者,觉得全世界都欠了他们的人。 他们从来不...

  • 2023.1.22青创总裁早课读书《贫穷的本质》——珊瑚复盘

    1、贫穷不可怕,思维的贫穷才可怕 穷人为什么会穷?是因为他们从思维上就是匮乏的,穷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做点什么去改...

  • “穷”想

    穷有很多种,有知识上的贫穷,有精神上的贫穷,有金钱上的贫穷...... 穷是可怕的,但并不是最可怕的。 穷有时候是...

  • 拆解爆文三

    【文章标题】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贫穷思维” 【拆标题】可怕的不是~~,而是~~ 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甘于贫穷 可...

  •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

    前些天,一篇18岁女生王心仪关于生活、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她在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绩,被北大...

  •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

    是的,就是以下要说的事。 元旦,本是快乐而喜庆的日子,而贵州安顺的一家却再也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呢? 小杨的宝宝满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inlight w18—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知识的匮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ts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