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想好了再努力

想好了再努力

作者: 胡瀑 | 来源:发表于2017-07-16 11:59 被阅读0次
    想好了再努力

    我们都想让自己的人生变的更好,更可控。所以努力是必须的。但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明说暗道的告诉我们努力是为了比别人强,比别人混的好。其实这个目的并没有错,争强好胜是人的本性。我们都想要过的更好,活的更出彩,这点毋庸置疑。但攘外必先安内。现实中很少有人会跟我们强调,只有先努力去完善自己,更好的和自己相处,才是争强好胜的正确打开方式。

    弱者逻辑

    多数人从失败的孤独和寂寞之中体会到的只有对外界的抱怨和对自己的可伶。因为他们的努力逻辑是弱者逻辑:

    努力—成功。

    他们觉得努力就应该成功。但一旦自己努力了,却没有成功,就会找客观理由来敷衍,认为全世界都背叛了他。久而久之,自暴自弃,日渐消沉。即便打了鸡血,每次也只能维持三分钟的兴奋。

    这点我自己也很有感触,上学的时候,我的英语很差。其实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有很努力的学习过英语,但成绩一直不好。时间长了,面对惨不忍睹的成绩,就开始自暴自弃,在外界寻找各种学不好的理由:英语太难学了,学英语没用,好多人跟我一样都学不好英语,学不好英语不代表以后混的不好,中国人学什么英语?普通话都说不好还学英语?等等等等……

    其实我在找这些外在理由的时候,能感受到内心明显是没有底气的,因为我知道这些理由不是我学不好英语的根本原因。但在这里我不纠结为什么我学不好英语。我想表达的是,我的这种努力罗辑就是弱者罗辑:我努力了,应该得到成功。结果却没有,所以我会找各种借口,因为我不想承认自己的失败,这是人的天性。这个时候我就会不自觉的在外部寻找“替死鬼”。慢慢的,客观因素就成为了我寻求心理平衡和逃避心理愧疚的挡箭牌。

    现在我才知道,其实最可怕的不是我搞不定问题,而是我不愿意承认在这个问题上我是一个失败者。现在的我英语依然很稀烂,但值得庆幸的是,我现在摆脱了弱者逻辑,我敢于在努力后的失败中接受自己是个失败者的事实,而不是任性的把责任推给外界,指望外界去改变来迁就我的思维习惯。我把关注点又还给了自己,因为这是我能甩掉弱者逻辑的前提。

    想好了再努力

    强者逻辑

    成功的人大都耐得住失败的寂寞和孤独,并且拥有从寂寞和孤独中获取快乐和力量的能力。因为他们所做的努力,从来都是为了完善自己,更好的和自己相处。他们都明白,完善自己,更好的和自己相处才是适应外界环境的基础。

    之前看过马爸爸当年和他的小伙伴创业的纪录片。为了推进公司业务,他多次的和有关部门的交涉,也多次的被有关部门以没有先例和打擦边球为由而拒绝。业务推进异常艰难,但马爸爸在公交车上阐述的态度依然是继续努力,永不言弃!有句话我的印象很深刻,他说:我绝对不会放弃,就算我不成功,一定会有人成功!

    即便面对失败,他也从不抱怨。更是把悲愤化为力量,总是在自己的身上寻找突破口,为下一次的战斗蓄积经验和力量。之后他通过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坚持,不断的证明了失败是成功他妈的真理。

    而他之所以能够不断的坚持,是因为他知道只有先去努力完善自己,学会和自己更好的相处,才有机会去更多更深的影响别人,最终改变结果,抵达成功的彼岸。

    所以强者的逻辑是努力-完善自己-尝试-接受失败-再努力-再完善自己-再尝试-再接受失败……一直循环下去,直到成功,或者心甘情愿的倒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而且即便成功了我们也会发现,绝大多数的成功都经历过巨大数量周期的强者逻辑。马爸爸如此,爱迪生也是如此。爱迪生为了找到适合灯泡的灯丝用了1600多种发光材料,也就代表他经历了1600多次的强者逻辑循环(这代表为了这一个问题他要承受1600多次失败),才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所以一定要搞清楚努力首先是为了完善自己,而成功的核心就在于不断的完善自己。如果不把完善自己作为努力的条件反射,爱迪生根本无法锻炼出承受1600多次失败的能力,也无法推动1600多次强者逻辑的循环,他也就不可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最后总结一下:

    对于弱者逻辑,失败是一块玻璃,看到的是外界。

    对于强者逻辑,失败是一面镜子,看到的是自己。

    关注点是玻璃(外界)还是镜子(自己),一定要想好了再努力,因为这决定了努力价值的正负。

    想好了再努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好了再努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ut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