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1小时,总计1420小时,第1369日
阅读《银线》第2章 鸦片,罪魁祸首? 第3章 社会秩序的紊乱
因为拉美白银供应的减少,才导致中国出口品的世界市场萧条。全球银供应的短缺使银在中国较在其他地区昂贵的套汇基础消失,也刺激鸦片的输入中国,这些将被视为造成 19 世纪初中国白银外流的重要背景因素。
银贵钱贱危机从 1808 至 1856 年,约持续了 48 年。白银外流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的确切变化,以及它与银贵钱贱危机的关系,有待较为细致的讨论。
与印度的贸易赤字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国际收支。其中,除了有两年棉花出口居主导地位外,鸦片是印度对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现代学者往往引用林则徐的道德述说,而不用经济原因解释鸦片战争。但是,当我们认真阅读林以及其他人当时的著述,发现林则徐早在 1833 年就成为第一位提出生产土产鸦片以阻止白银外流的官员。事实上,朝廷主要也由经济考虑而非鸦片对健康的冲击讨论本土鸦片问题。
学者过分强调西方国家对中国茶叶、生丝的依赖,而低估了中国对外来白银的依赖——与其他地方相比,中国白银对黄金价格更高。
虽然在 1810 至 1830 年代的独立运动后,拉丁美洲的白银生产逐渐恢复。不过直到 1860 年,全球白银供应才恢复到 1810 年以前的水准
由于英国人没有足够的白银,鸦片被用于交换茶叶与生丝。
一家自 1565 年就已经在马尼拉以美洲白银换取中国丝或英属东印度棉布的西班牙公司,由于美洲金银的减产,削减了它的贸易。这家西班牙公司的很多股东都在 1827 年后转向鸦片贸易,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怡和洋行。
约在 1856 年,当白银重新从西方流入印度或整个亚洲时,白银外流与银贵钱贱危机才告结束。
自 18 世纪晚期以来,中国的政府财政、省际与国际贸易、大多数的大规模交易都依赖白银,犹如人体依赖血液流通一样,任何有关血液供给的显著下降,对整个身体的机能都是有害的。
当发生白银外流时,银锭与银元都有外流现象。边缘地区的人们拥有的银币较少,却依然要用银来支付地租与税收,或者用银从遥远的市场购买生活必需品,他们更会因为高得离谱的银钱比价而受苦。包括城市与乡村地区的很多穷人、商人、地主、学者、官员、政府都陷入贫困。当白银危机渗透到帝国的每个角落时,人民流离失所、社会暴动、政治无能、道德衰退等等问题相继出现。
因为铜钱主要用于零售交易与工资,铜钱贬值就会影响到主要以铜钱方式获得收入的工人、零售商与农民。
包括江苏、浙江、四川、福建、江西等省,佃农卖谷物所得的铜钱须兑换成银币缴租,所以更加穷困。如 1849 年江西制香工一样, 1845 年杭州丝绸织工为加薪罢工。手工业者、制炭工、木匠、铁匠、豆腐业者、碾米者、矿工等是最早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成员。
那些称之为“大户”的家庭得到特别的免税优待,他们利用“卖荒”减少赋税,衙门的胥吏与衙役实际上将赋税豁免的机会出售给最高的竞价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