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建军90周年,经过两年的筹拍,大型文献纪录片《永远的恽代英》上周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你一定知道革命烈士恽代英,不过你也许不知道的是,恽代英的胞妹恽顺芳老师是咱们中南人!
回顾自己厚如书典的人生经历,这些年恽顺芳老人生命的重大课题,是活在当下,追求生命的广度。
历经政局动荡,二八年华。
破开封锁,逃往延安。
获得旅苏机遇,青春岁月。
克服万难,攻克轻金属。
学成归来,分配中南。
偶遇爱情,终成眷属。
恽顺芳老人一波三折的人生,既有艰苦更不乏良多机遇
她的人生路与变革息息相关
“是革命家族”
恽顺芳奶奶家里有姊妹8个,她是最小的那个。在当时那个保守的时代,因为二哥恽代英被抓进监狱,恽家担心受到牵扯,就与他们断绝了联系。为了避免麻烦,恽顺芳一家只能去掉“代”字,远离家乡。
二哥光荣就义时,恽顺芳只有6岁。为了保护家人,当时的四哥也是一名革命工作者,但却闭口不谈关于二哥的事情。直到事情过去,通过烈士传和家人的讲述,恽顺芳才了解了二哥当年的经历。
恽代英出自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恽爵三是清朝知府下属八品官,母亲陈葆云出身于士宦之家。他的资质很好,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从小对他教育严格。后来,他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的哲学系。
他说:“我学哲学,可以懂得社会发展;四弟就学科学,将来为建国做准备。”
他博览群书,后来学英语,还自学了德文和日文,并且翻译了德文的《共产党宣言》。
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他开始开夜校给工人讲课,后来又参加了黄埔军校,既是军训教官,又抓党团组织,身上有用不完的活力。
恽代英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沈葆秀因难产去世,恽代英为其守身10年不娶。10年后,恽代英因为与沈葆秀的四妹沈葆英同为共产党员,志同道合,最终结为伴侣,并生下儿子恽希仲。1931年,儿子两岁多,36岁的恽代英光荣牺牲。
为了掩护自己的身份,恽代英化名叫王作霖。
“二哥是在召集工人开会时被捕的。因为顾汉章的叛变。”
4月29日中午十二点,恽代英英勇就义。
“党组织当时来信,说二哥即将释放,让二嫂到时候带他去香港,我们却没有等到他的消息。”说到这里,恽顺芳不禁有些哽咽了。
“走了八个多月,最多的一次一晚上走了130公里”
头顶的风扇吱吱呀呀地转着,不大的桌子上铺满了旧报纸和广告。
讲起出身于官宦家庭的恽顺芳为什么会参军,其实也源于一次巧合。
“因为肺病相互传染,我父母和姐姐在我六岁就死了。”恽顺芳是被在上海教书的四哥带大的。四哥一个人要养活一大家子人,生活十分贫困,恽顺芳和弟弟们就离开了学校。
1942年,华中区的新四军建立了一个药厂。“过去打仗,战士们开刀都没有麻醉,简单的感冒药也没有。”恽顺芳四哥的学生,一名地下党员,找到了做药物化学的四哥,想要聘请他。
就这样,16岁的恽顺芳跟随四哥一起加入了药厂,“当时隐约知道一点点,但是跟组织上接触很少,四哥很少跟我们讲这些,”奶奶回忆道:“主要是不敢讲,怕我们年纪太小说出去。”
在药厂主要是制作治疗感冒的阿司匹林和用来麻醉的鸦片,提起麻醉,恽顺芳奶奶讲到了在卫生部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那个时候没有麻药,战士从前线退下来之后,只能把这个人的手脚绑起来,用做农活的锯子把腿锯下来,战士们痛得大喊却动弹不得,鲜血直流。
“没办法,不截肢就会死,也没有先进的工具,只能锯掉。”恽顺芳的嗓音有点颤抖,从那以后,她就落下了晕血的后遗症。
1942年底,日本人开始进攻,“三光”政策使药厂被迫关停。中央安排一批非武装人员迁移到延安,恽顺芳踏上了长达八个月的漫漫征程。后来还有一本回忆录《步行上延安》记载了这一段经历。
一路上,他们要躲避的敌人有国民党、日本还有伪军。为了躲避敌人的封锁线,只能在夜间急行赶路,七十公里休息一次,经常一坐下就睡着了。
“最多的一次一个晚上走了一百三十公里。” 奶奶回忆道,“两边都是敌军的封锁线,必须得赶紧通过。”
下雨的时候过河,根本没时间脱鞋脱袜子。在裤腿里面装米,口袋里面装一点盐,就可以开饭了。有的时候找不到水喝,只能喝“泥汤水”。
“在那种情况下就是救命的水,喝完了嘴里全是沙子,那也得喝下去。”在谈起那段提心吊胆的旅程,恽顺芳奶奶的脸上并没有痛苦和委屈,反而像是在回忆一段特别有意思的时光。“路上各种锻炼都有,那是书本上找不到的。”
“想生存”
“从远处看,这个村庄很好,但是走近了发现,村庄里面所有能烧的全部被烧光了。”
在路上,恽顺芳也看到了敌人的残酷。
“他们知道中国老百姓是最能吃的了苦的,把树根都烧掉了,村子里只有三个老人睡在床上等死,其他能跑的跑了,能杀的被杀了。”
谈起这段故事,她开始咳嗽起来,端茶杯的手轻微地抖动,
除了敌人的残酷,恽顺芳也感受到了军民鱼水深情。
“晚上都住在村民家里,有人过来查的时候,村民告诉我们别出声,帮我们打掩护。”
八个月的时间,不断地与敌人斗智斗勇。“有一次,我们要去敌人的碉堡里勘察地形,遇到了盘查,还给盘查的人偷偷塞了钱,说我们是妈妈死了,去矿上找爸爸。”
这些在电视剧里出现的桥段,真实地发生在恽顺芳奶奶的身上。
“还有一次,我们要过敌人的一道封锁线,两架机关枪正对着路,交通员告诉我们,不能走太快也不能走太慢,不然一旦被发现你有问题,机关枪就直接扫射了。”
“我没有想过太远了,不走了,我只是想生存。”
在延安,奶奶拒绝了加入共产党的机会。
“我把共产党员看得非常高,我觉得我当时对党的思想党的纲领认识还不深刻。”
奶奶回忆当时一边学习,一边纺织。“一想到前线的战士还没有衣服穿,那就没日没夜的纺织啊,工人都趴在机器上睡觉的。”
延安的条件也比较艰苦,“我们洗完头发出来,头发都结冰被冻成一绺一绺的,我们就用梳子梳开,甩一甩。”奶奶做出甩头发的动作,像个十八岁的少女。
岁月仿佛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太多风霜,奶奶的精气神特别足,口齿清晰,头发梳的整整齐齐,你完全看不出是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
“在苏联”
恽奶奶在苏联求学五年,语言不通,没有任何基础,出门都是把字典揣口袋里,寒暑假也都留校预习下个学期的知识。恽奶奶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学好知识,将来回国肯定能够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她和我们讲到在苏联求学时经常借别人的笔记,后来有一个同学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基础不行,恽奶奶就尽力帮他。“抓住学习的机会,不仅要自己学好,也要帮助同学学好。”周总理所说:你要学好,大家都要学好。”
“我们的爱情”
在采访恽顺芳奶奶的同时,奶奶的老伴付明仲爷爷为我们准备了茶水。付爷爷今年89岁了,仍然精神矍铄。
“和她相遇是在学校冶金系工作的时候。”上世纪50年代,付爷爷任职于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冶金系中共党总支,恽顺芳奶奶在学院任教轻金属相关课程,两个人在从事学生工作时认识。
“我们当时不像你们现在,可以公开谈恋爱。当时我们住在同一栋楼,她在三楼,我在一楼,所以我们的感情直到结婚前都没有什么人发现。”付爷爷捂住嘴巴,笑得像是热恋中的青年人,满眼青涩。
1958年某天,对恽奶奶和付爷爷来说是个平凡又不凡的日子。当时冶金系党组织书记是杭雄文,也是清华大学地下党党员之一,他以开会的名义把冶金系党总支7个委员和十几个教研室人员聚在一起。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屋子里还烧着炭火。“会议”开始了,杭书记宣布,今天是恽顺芳和付明仲大婚之日。话音一落,一片哗然,二人的关系才公之于众。
临近采访结束,付爷爷给我们递了张纸条:“在党的培养教育下,革命家庭的影响下,她(恽顺芳)是一名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勤奋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好党员、老党员。”
除此以外,纸条下方写着“1946年入党”字样,流逝的时光带走了爷爷零星的记忆,爷爷却逆岁月之河守住了对奶奶的情。1942年10月参加新四军工作、1946年入党、1958年结婚、1987年离休……有关恽奶奶的每一个数字,爷爷都记得清清楚楚。
“中国的未来就靠你们了”
当我们问及奶奶有没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时候,她咧着嘴笑了笑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希望每一位中南学子都能关心国家大事,能够有为祖国事业而奋斗的信念。”
“任何专业的学生都能对社会有用,现在的年轻人一定要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目标,把国家大事放心上,一定要关心国家大事。”
恽奶奶始终重复着“保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中国的未来就靠你们了”这句话。
临走前,付爷爷坚持要送我们们下楼,他缓缓地一阶一阶下楼梯,口里不停地重复着说:“你们要努力学习,一定要为社会为祖国做贡献!”我想这句话,不仅仅是对我们说的,而是对这一代所有的中国青年人的忠告。
作者:张云笛,缪安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