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不少生命系列的书,关于生病,基因,睡眠,肠道之类,总之都是跟人体自身和健康相关的内容。既是科普系列,我还真的非常认真的对待,且会去对号入座,白天看得多了,晚上也会梦到。然后觉得自己哪里哪里有问题,且开始焦虑,睡眠受到了影响。在这之前差不多养成了早上起来锻炼身体的习惯,就那几天开始突然也没心情去锻炼,且很奇怪得产生一股很强的想吃零食的欲望,那天晚上9点下着雨还是出去便利店采购。就这样恶性循环了几天,感觉身体有了变化(往差的方向发展)。
我停下来反思这一刻的自己,从哪一刻开始发生的这些改变。最初是为了获得更多与人体生命相关的知识,初衷是为了弄明白一些东西,真的对这些感兴趣。从饮食、起居、睡眠、运动,尽量从专业上得到一些硬知识,让自己去过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是现在的结果却是恰恰相反方向发展了。
往前追溯就找到了起头是我尝试着去对号入座那些不好的症状。每个人每天都有上下起伏,身体状况时刻在变化着,一个表现症状会有千万种原因,根据小脑袋仅装着的一些选项不及真正原因的零头数,可大脑还是会不自觉的从仅有的选项列表里去认领。
我的办法就是去找其他的一些娱乐性的完全不相关的东西看,过了几天大脑里那些紧张渐渐褪却,感觉身体也在试图找回原来的路。
现在提醒自己下次看书还是其他咨询,去专注但要保持距离,“我属于我自己”,可以尽量摄取有意思的信息为我所用,但不需要把自己当成主角。看这种硬科普看成我这样还不多,都怪自己想太多。
不过说到那些成功书籍,虽然我也很少看,是真的可以保持距离,别把自己代入其中。即使看书时会有片刻激励,但每一次成功都是汇聚着天时地利人和,在书上用文字写出来的只是个千万种结果之一,让他再回去重来一遍可能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了,况且手握书本的还是另外一个你。
我们与书本的距离,大概就是现实世界与文字世界的距离,可以无限靠近物理距离,但永远是两个世界。从另外一个世界汲取养分,丰富现实世界的自己,而不是把自己焕入二次元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