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儿童文学中的动物形象

儿童文学中的动物形象

作者: 青幪 | 来源:发表于2021-12-05 10:46 被阅读0次

    与成人世界的文学作品不同,儿童文学中,最常出现的一种主人公便是动物,我们可以把这类儿童文学称为动物小说。

    动物小说中的动物形象也并不是都相同的,我们可以根据动物的行为表现,把动物小说分为三种情况:

    一、动物不会说话

    这类文学作品中,动物除了最基本的原始本性,还可能会有类似人的情感和心理,但绝对不会开口说话,它们无法对人开口交流,相互之间也无法像人一样说话。也就是说,这些动物没有丧失最基本的原始本性。这类故事通常都是通过人的视角来讲述,真实客观地记录动物的生活,并没有把动物写成人,也不会把动物社会和人类社会混为一谈,更不会把人的思想强加到动物身上。

    例如被称为“世界上写动物小说最好看”的作家汤普森•西顿一百多年前发表的作品《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中,一头凶残的狼和一只温顺的兔子没有任何区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西顿不会根据人的喜好去评判动物,而是尽可能客观地展现动物的原始本性。

    相比之下,日本作家椋鸠十的动物小说更温馨一些,也更贴近孩子的内心。如《金色的脚印》中,狐狸一家三口尽管都无法开口说话,但却知恩图报,谱写了与主人公正太郎之间的温情。

    但总体来说,这类不开口说话的动物小说,都把尽量客观地展现动物本性作为自己的创作原则。

    二、动物会开口说话

    在这类动物小说之中,动物不但有类似于人的情感,相互之间也会开口说话。但他们不会穿上人的衣服,过上像人一样的生活。它们本性未改,依然还是动物。

    这些动物还是出没于原始动物社会之中,在人类社会的夹缝中求生存,本质上来说,他们的生存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如《时代广场的蟋蟀》、《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等,虽然动物们都能开口互相交流,也具有像人一样丰富的情感,在自己的动物世界中生存和奋斗,但他们的世界依然与人类社会有着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无法与人类直接交流,生存状态也不可能发生质的改变。

    三、像人一样的动物

    这类动物小说便可以称作童话,因为故事中的动物完全被拟人化了,他们穿上人的衣服,住上人的房子,过上人的生活,就好比“披上了动物外皮的我们”。

    除了身上还残留着一点动物本性之外,他们基本上像人类一样生活,一样有丰富的情感,相互之间言语沟通无障碍。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就是属于这一类被归为童话的动物小说范畴。

    故事中的动物们依旧保留了自己的外形特征、居住环境和饮食爱好等特点,如狐狸爸爸依然具有真实世界中狐狸的本性:住在洞里,具有敏锐的视觉、嗅觉和听觉,昼伏夜出进行觅食等。但作为一个创造出来的童话角色,狐狸爸爸穿着像人一样的衣服,四处偷盗、捕食家禽,是童话故事中典型狡猾多智的狐狸形象。

    除了动物像人一样生活,童话故事中更有许多幻想和夸张的地方,比如狐狸是个职业小偷,能说话、会思考,挖洞技术出奇的好,甚至快过了挖掘机。

    这便是童话这类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幻想世界——各种事物都被赋予了生命,一切皆有可能。不管是动物、植物甚至是一节木头,他们都可以拥有人的思想感情,还有不同的性格甚至职业。

    因此,在使用动物形象创作童话故事时,我们需要注意:保留动物本身的外貌和本身的习性,保留人类对他们的主观印象,并根据这样的印象去设定职业和新的性格特点,比如聪明的狐狸,自私的老鼠和温和的獾。

    学了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试着创造一个故事中的动物角色:

    一说到兔子,我们便会联想到活泼可爱、蹦蹦跳跳等词语。因此,这是一只调皮的兔小弟,他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在山坡上一棵大榕树的树洞里。他机灵、好动,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钻到各个地方去查探一番。每天早晨,兔小弟都在妈妈的召唤下,手忙脚乱地穿好制服,以飞毛腿速度赶到动物邮局报到,背上厚厚的邮差包,然后蹭地一下蹿上自行车,在动物村挨家挨户地送报纸和信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文学中的动物形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yi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