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两个男孩的妈妈,老大九岁半,老二五岁半,我虽然文笔不好但是喜欢分享和写作,每一次的分享都能够让我更好地回看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提升,对我来说,写作是自我思考,自我反省,自我调整的一种方式。
今天我想分享一些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走的弯路。
我是一个生下来就被父母送走并在12岁左右才知道自己的父母到底是谁,16岁第一次回到自己的家里和爸爸妈妈见面,这样的经历给我带来了很多财富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一些障碍。
财富是我对待他人有更多地同理心,更加能深切地体会他人的痛苦,更加能够清晰地知道父母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以及父母的缺失对一个孩子来说又是多么大的一个痛苦。
曾经的我暗下决心,以后结婚生子后绝不能让孩子经历我曾经受的那些苦,我一定要好好地陪伴我的孩子成长,我一定要亲自陪伴。
因为我深深地知道没有父母的孩子有多么地悲伤,所以我绝不能把悲伤传递给孩子,我也知道被父母爱的孩子是多么地幸福,所以我一定要用心爱自己的孩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97682/8ef1be2fb7cf9733.jpg)
我以为爱孩子就是给予孩子尊重,尊重他的物品,尊重他的选择,尊重他的意愿,但是我却忘了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件事都是有前提的。
我以尊重的方式爱我的孩子,他不想做的事情,很少去强迫他;他不想吃的菜,几乎不做;他让我帮助他做事情,我会特别乐意,但是当孩子在八岁的时候,我发现作为妈妈,我的这种陪伴是不全面的。
以用餐为例,老大不喜欢吃学校的餐所以每天晚上放学回来,孩子又累又饿,看着特别让人心疼,想着孩子在学校吃不好饭,晚上回来一定要做孩子喜欢吃的饭,这样的结果让老大更不愿意在学校用餐,孩子就这样空着肚子等着晚上回家用餐,这样造成了孩子常常胃部不舒服。
看到孩子痛苦的样子,我在想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有正常的用餐习惯呢!
同时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养成了吃什么饭都要征求他的意见,孩子在家就像去饭店一样实行点餐,这样让孩子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任性,一日中午他说想吃土豆丝,我们做了土豆丝,只因土豆丝配的是馒头不是米饭,他不愿意再继续吃,也许就在那一刻我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我压抑着心中的怒火,回到房间,眼泪不停地往下流,这就是我辛勤培养的孩子吗?
反思自己所有的过往,决定必须改变自己的认知,不能把自己童年的缺失投射到孩子身上,很多时候也许只有痛苦才能看见自己的局限性。
历史和人生一样,有人说读史能明智,宋朝的靖康之耻,让人想到为什么大宋王朝如此开放,如此阔达,如此内省的一个朝代竟是如此悲催的结果,可能跟宋朝的统治方式有很大的变化,因为赵匡胤以黄袍加身的方式获得了帝位,军人出身的他,不想让种胜利的方式再次重演,所以宋朝重文胜武,同时武将不能具有管理军队的权利,成败跟一个认知有关,认知的获得方式很多来自于自己过往的生活经历。
经验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它有一个前提就是时间,事件和空间都相似,这个经验对于人事物才会有更重要的意义。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我执着于周围狭窄的事情,执着于我们所能看到的范畴,而与那个更广阔疏离。
承认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开始,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此刻调整相对稍微容易一点儿,我告诉孩子,咱们家不是餐厅,妈妈做什么饭,你吃什么饭,如果做的饭是你不喜欢吃的,你可以少吃,妈妈不能以你的喜好做饭,妈妈已经看到之前的饮食习惯并不能让你的身体更加健康所以妈妈要认真地跟你说,妈妈之前做的特别不对,这么爱自己的儿子,都不能让孩子营养全面。
如果要改变一个孩子,我想是需要一些方法的,不能硬来,作为父母首先去承认自己的错误,说完这段话之后,我和孩子开始实施饮食计划,晚餐两个素菜,有可能是孩子喜欢吃的,有可能不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有过三次发的对抗,起因都是孩子只想吃自己喜欢吃的饭,每一次我都非常坚守自己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你的身体需要吃什么就吃什么而不是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三个月的时间我用这种温和的坚定把孩子挑食的习惯调整过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97682/8521b4c86fb9c2d8.jpg)
在这期间有很多前提,首先妈妈在孩子心里有权威,妈妈经常陪伴孩子成长。其次一定要和家里的老人以及孩子的爸爸达成共识,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结果会是什么?继续以前的方式又会有什么结果?在调整孩子行为的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情况,这些都要提前和家人取得取得共识,当孩子没有漏洞的时候,坏习惯才能改正。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童蒙养正非常的重要,那些很微小的事情,促成了未来的祸根。
孩子都是好孩子,是我们自己养育的方式和方法造成了。
现在我常常告诉孩子,妈妈爱你的方式就是陪伴你成长各种能力,特别是如何从不会到会的能力,而不是满足你的欲望。
曾经的我特别喜欢带孩子出去旅游,这样能够拓宽他的视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以为行万里路就是多出去走走,而真正的行万里路是把自己的所学实践到自己的生活中。
很多时候旅游对于我和孩子来说,看风景成为了最次要的事情,而好吃好喝,好住,好玩成为我们旅行最重要的事情,我就是这样陪伴孩子养成了享受的习惯,而不是成长各种旅行的能力。
如今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一个孩子从八九岁就认为他书忘带了,是因为妈妈没有提醒,篮球没气了是因为妈妈没有帮他提前充气,起床晚是因为妈妈没有提前叫醒他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是未来痛苦的根源,孩子对父母的抱怨,基于一个认知,这个认知就是,妈妈,我所有的痛苦都是你造成的,我自己没有错误,如果你这样做了,就不会发生这些不开心的事情。
我不知道这样的孩子即使学习不错,未来他能走多远,未来他的父母能够是快乐幸福的吗?
孩子的德行重于一切,一个知道感恩的孩子不会抱怨他人,他会乐观面对生活和困境。
一个认为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我能力不足而造成的孩子,他会在提升自己能力上下功夫。
一个德行好的孩子,学习成绩应该不会太差,因为他一直在用“正”走自己的人生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