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
人生的前二十几年里,我都与父母同住,上学时自然与舍友同住,婚后,与丈夫同住。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同居生活中,我时常感觉生命被限制,无法流动,几欲崩溃。
前段时间,我来到离家不远的小城,在近湖的小区租了一间四十平米的小房间暂居。
房间朝北,其西北方是依湖而建的公园,因为角度问题,只能斜斜的看见公园一角的绿荫,对楼的一层是个社区幼儿园,有一个褪了色的靛青小操场。
我匆匆而来,急着入住,直接拍板交了房租。没想到搬进来的第一个下午,就后悔了。
只要待在房间就莫名感到浑身刺痒,小到几乎看不见的小虫子偶尔飞过眼前,让我怀疑自己得了飞蚊症;破旧的沙发背后空落落的,方向也不对劲;床上是敷衍的薄床垫,睡一觉起来浑身酸痛;洗澡的时候莲蓬头和水龙头双双齐流,让精打细算的我不由得心疼起水费来。
我没有什么租房经验,很自然的被这形势吓到了。但又着实不想灰溜溜的收拾铺盖回家,便开动脑筋想办法。
我首先选择对那个小破沙发下手,把墙角清理干净,让它挨墙放着,又把自己带的大披肩搭在上面,随坐随躺;接着意外发现床尾竟然有个小抽屉,打开,里面是个珊瑚绒毯子,让它晒了一整天太阳,晚上铺在床单下,果然柔软不少;又踅摸到一个小红桶,洗澡的时候用它在水龙头下接水,用接来的水冲厕所,也不浪费了。
收拾完一切时,我才理解了非常流行的那句话: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
2.我是自己的
婚后这几年,我越发觉得我不是自己的。
我是别人的女儿,别人的老婆,这半年来也积极调理身体想当别人的妈。
在这种清晰明了的标签下,我感到一种被封印的憋屈。
每天从一睁开眼到闭上眼,做的每件事,都依照别人的要求,让别人满意,重点是,最后人人都不那么满意。
一老友知道我正独居,跟我视频,看了我居住的条件,感慨道,自讨苦吃。
我跟她说,我在享福。
能听见自己的要求,满足自己的愿望,是自己对自己的贴心。
一个人,不再是原生家庭下的悲剧产物,不再是婚姻制度中的活死人,更不是为蚁后忙忙碌碌的工蚁。
做一个鲜活的生命不好吗?
窗外正在下雨,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根草,都在很充分的活。
3.一个自己的房间
人人都需要一个自己的房间,一个不许别人轻易踏入的禁地。
房间不需要有多大,不用鲜花妆点,不必精致,甚至可以是空无一物的,能让人静静待着,度过一个沉静的黄昏。
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越来越少。
有些男人会在下班后,在地下停车场的车子里待半个小时。打盘游戏,抽根烟,发个呆,然后再回家,笑着抱怨路上堵车。
不管房子空间大小,恋人或夫妻双方都会感到拥挤。
但这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没人敢把它摊在桌面上说,否则就成了你是不是不在乎我,不想跟我在一起的喜新厌旧。
我想一个人生活,不代表我不爱你。
我们害怕疏离,更怕熟悉的人变得疏离,所以即使喘不上气来,也要紧紧的抱在一起。
生活总有办法折中,我的想法是让男人回家去,女人走出来。因为男人大多缺乏对家的眷恋,女人大多缺乏嘈杂中坚持自我的勇气。
我想,拥有一个自己的房间,是我们对抗这个世界的最好方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