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想重新认识世界
我们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哲学史速读(上)

我们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哲学史速读(上)

作者: 云中方寸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1-31 22:23 被阅读0次

    哲学是什么

    英文维基百科说道:哲学是是研究普遍的、基础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哲学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最终围绕的是哲学就是根本。

    英国哲学家罗素对哲学的定义是: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称“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在Philosophy for Everyone一书中的定义是:哲学是想出正确思考事物的一种活动。

    我更倾向于最后一种定义,我认为哲学类似于足球,游泳这样的活动,每个人都不一定要会,但是只要经常做,一定会受益匪浅。对每件事物的思考是否正确,这样做是否合理,经过一些可以训练能够更好的把握。而且这一项活动没有人可以替你做,你只有亲自“踢足球”,“游泳你才能学会”。
    从历史上看,哲学涵盖了已知的任何知识体系。即如今的宗教,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形式科学等都是哲学发展而来的。从联系上看,哲学是其它学科的根基,其他学科思考事物,哲学探究这样思考事物是否正确,依据又是什么。对于物理来说,我们设计实验,收集数据,试图用这些数据建立一种理论来解释被记录的数据。对于哲学来说,我们很容易进一步追问:凭什么说这个理论是正确的?是否存在一个更好的理论?我们每一次追问都会将问题升华,即如何判断一个理论正确可以解决数学,物理,政治等一样的问题。进一步的追问,判断什么是正确的?又可以解决上一个层面的问题。直到找到我们内心笃定不疑的问题,就可以建立这一个理论的框架。这一系列问题的合集,也即探寻事物正确的发展的活动便是哲学。

    哲学史

    古典哲学

    对于神话,当代人自然莞尔一笑,但仔细想想,孩童时代的我们为何会相信有孙悟空七十二变?相信有鬼的存在?很少有民族的发展能远远超出神话阶段,除去希腊,其他民族可能都没有发展出来一种真正的哲学。古希腊将简单的神话开端发展为复杂全面的体系,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来欧洲文明研究的基础。
    在希腊工业,商业贸易繁荣的情况下,人们能够吃饱,能做更多的事 。于是激发了人们的批评和反思精神,促进独特人格的发展。人们从童真时代得天真,变得更加有批判性和主观性。反思人类的愚昧,生命的悲惨和短暂。与现当代某些批评家指责社会制度,管理方式如出一辙。这样的情况下,社会提出了伦理(什么是真善美),政治(怎样治理一个团体),宗教(人们的共识)。在足够的物质条件下,政治,宗教,伦理领域取得快速进步。因为希腊宗教从未有过高度有组织的形式,他们的信仰表述为艺术。
    公元前8世纪,人们第一次试图以传统神话和感官为基础,从上帝的角度解释世界。如:黑暗与夜晚产生白天,大地由天孕育成河。这一步为哲学奠定了基础,人们开始从理性的角度解释世界。神的观念恢复到了神人同性,不管他们认识以及解释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现象。从这里开始了对客观世界本质的探究。之后便开始试图不借助神话故事而是通过自然原因解释现象。早期哲学家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实体问题。

    实体问题

    构成世界的最基本质料是什么?
    有的人认可一元论(即世界万物皆来自一个本源),提出了水,火等是基本物质。有的人认可多元论,提出了“四元素”,原子论(不错,就是我们学的原子),粒子论。有的人干脆不关注实体,而关注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思考世界的一致性和规律性问题。并将其设为存在者的原则。因为物体必然有线和面,而线和面可以离开物体思考,这是空间的形式,数才是最终的原因。这人是毕达哥拉斯,很可能是数的理论的创始人。他还用数表示伦理学,八表示爱情,因为爱情是和谐的,八度音也是和谐的。尽管他提出来的理论很荒诞,但他甚至为太阳中心说铺平了道路,人们试图发现事物的持久的秩序,并以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表述这一秩序。这样用数学精确表达自然法的概念是近代科学和哲学的核心。其中关于变与不变的关系的争论,真实世界与直觉世界的差别,真理与意见的矛盾,导致产生了认识论的问题。

    变化问题

    ·事物之间是如何变化的?
    对此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永不停息的变化,事物看上去是永恒的,实际上是处于变动的。“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便是阐述这个观点,接着用火作为基本物质解释了伦理学,宇宙学。另一种恒久,不运动,永不变化的,因为事物不能无中生有,一定存在着一个永恒的,不变的东西,且这个东西连续且不可分。所有的变化只是表象,甚至是感官产生的幻觉,看到火感到温暖,看到蓝色感到寒冷都基于此。这表明了从语言上得出一个形而上学的结论多么容易,以及为了避免这种谬误的唯一方法是把对于语言的逻辑学与心理学研究推进得比绝大多数形而上学这所做得更远一步。
    这一问题得解决思路是:绝对得变化是不可能得,实在得微粒是持久的。换句话说,元素的绝对变化是不可能的,但是相对变化是完全可能的。这和我们目前的认知如出一辙,两千多年未发生根本变化。

    质的问题

    基于上一个问题,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种,爱和恨。这在现在可以理解为吸引力和排斥力,也即原子间作用力。第二种,心灵,这是基于“所有事物都有思维能力”。第三种,基于元素自身。
    在后续的探索中,渐渐建立了以原子论为基础的形而上学和宇宙论。原子沉重而向下坠落,但是较重的原子下降更快,使得较轻者上升,这种作用引起了旋转运动,旋转运动不断向远处延伸,因此具有相同大小和重量的原子汇集在一起,较重者位于中心,形成了空气,其次是水,再次是固体的土等;心理学和认识论,感官知觉被解释为由被感知物体相似的流射物、影像或者幻象在灵魂中所产生的变化。所有的物体都投射出影像,这些影像通过中介性的空气最终作用于感官。由物体投射出的影像改变了物体附近的微粒排列;它又依次立刻改变了这一物体附近的对象,等等;神学和伦理学,神也存在并且由原子构成;神像人一样也是会死的—虽然神祇活的时间更长一些。神比人类更为有力并且占据了高一级的理性。人们通过梦或者其他可能的方式知道神,但神并不干涉人的事务,因此人类并不需要对神感到害怕或者取悦神。像其他事物一样,神也服从于原子运动的客观法则。认识论中理性具有对感觉的优越性,这一优越性也延伸到了伦理学领域: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好生活,好生活在他那里不是单指感官的快乐,更是指伴随理性禀赋的运用所得到的满足。之后对于真善美公平正义的名言警句不胜枚举。

    哲学三贤时期

    指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在古典希腊时期西方哲学方法的关键特质被建立:依靠诉诸理性和论证,通过一种批判性的方法来接受或建立观点。这包括苏格拉底被称为苏格拉底反诘法或“反驳论证”方法的辩证法,他主要用其来检验例如善良和公平正义的关键道德概念。这种方法将一个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的疑问,在对疑问的回答中逐步提取想要找到的答案,极大的影响了当今使用的科学方法。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创始人,人们依旧在试着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这也代表着人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问题而感到困惑。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上,创造了名词“本质”,将形式与本质区别,灵魂与心灵区别;政治学上,点明了国家的重要性,反对集体主义;逻辑学上。提出了三段论;物理学上,理论延续到文艺复兴,被牛顿运动定律取代;经济学上,延续到被古典经济学取代。

    陷入混乱

    因为整个社会和政治陷入混乱,诞生了各个学派。
    斯多葛主义,以伦理学为中心,强调神、自然与人为一体,“神”是宇宙灵魂和智慧,其理性渗透整个宇宙。个体小“我”必须依照自然而生活,爱人如己,融合于与整个大自然。斯多葛学派认为每个人与宇宙一样,只不过人是宇宙缩影。
    怀疑主义,是普遍地向知识、事件、意见或信仰持疑问的态度,或怀疑一些理所当然的主张。
    伊壁鸠鲁学派,不采信决定论,并提出偏斜的原则,反对迷信、否认神的干预。认为最大的善是驱逐恐惧、追求快乐,以达到一种宁静且自由的状态,并透过知识免除生理的痛苦,降低欲望。
    新柏拉图派和新毕达哥拉斯派都是带有宗教主义的哲学,并逐渐产生融化基督教和希腊哲学于一体的理论,即为后来的基督教哲学。

    总结

    就古典哲学,即公元500年以前,基于理性的方法建立了研究真善美公平正义的伦理学;研究对于社会群体的统治和管理的政治学;探讨知识的本质、起源和范围的认识论;研究存在和事物本质的形而上学,以及一些经济学
    上述内容也对现实生活起到了指导意义,当代的学科基本上都建立在上述学科之上。就社保,医保,学籍,就业等问题而言,普通人应该对此束手无策,更多的是各处询问,弄不清信息源头和检索,而政治学在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就认识而言,古代先贤可以说一点也不比当代人差,2000年后的今天应当如何自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哲学史速读(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dg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