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庸庸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
手机屏幕前的你,每天都把宝贵的时间花在了哪里?
我们每天都会花费数小时,全神贯注于短视频分泌的多巴胺快乐,或是娱乐圈的八卦绯闻。我们让时间变得琐碎,然后与身边的朋友神采飞扬地讨论当天的奇闻轶事。
可是我们却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无法与爱人一同享受一顿宁静的晚餐,甚至没有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似乎总是在追逐着那些短暂的快乐与刺激,却忽略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
《相约星期二》的主人公莫里·施瓦茨,一位被时间追赶的老教授,在生命的尽头接受了一次电视采访。
巧合的是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学生,本书的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偶然间看到了这次采访。
米奇决定赶赴千里之外,看望这位即将离世的老师。而莫里则宣布要给米奇——这个疲于奔命的打工人,上最后一门课,课的主题是“人生”,涵盖家庭、金钱、婚姻、死亡等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议题。每周一次,时间是星期二。
这本书,收录的就是这14堂课的内容。
关于生活,莫里说,最困难的事就是和生活讲和;
关于死亡,莫里说,只有学会了怎么死,才明白应该怎样活;
关于金钱,莫里说,对物质充满欲望的人,内心最期待的是被爱。
“问题的部分症结,米奇,在于他们活得太匆忙了,”莫里说。“他们没有找到生活的意义所在,所以忙着在寻找。他们想到了新的车子,新的房子,新的工作。但过后他们发现这些东西同样是空的,于是他们重又奔忙起来。”
—
我们总是不知道该如何生活,总是被动地接受,仿佛一张无形的手在推着我们向前走。
我们无法后退审视自己的脚步,也无法重新开始一段全新的人生。生活中没有“来不及”这个词。
当我们幡然醒悟之时,往往已到暮年。
“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你去思考这类问题,所以你只有在临死前才会去想它。
我们所关注的是一些很自私的事情:事业,家庭,赚钱,偿还抵押贷款,买新车,修取暖器——陷在永无止境的琐事里,就为了活下去。
因此,我们不习惯退后一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问,就这些?这就是我需要的一切?是不是还缺点什么?”
我们常常将人生价值寄托于追求的名利和地位上,似乎这正是社会文化所期望的。
许多人一生的追求,无非是在墓碑上刻上一个“局长”、“CEO”的身份,或者一个8位数的银行账户。
然而,很少有人只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我们都渴望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但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莫里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就在我们身边——“如果你想让生活变得有意义,你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爱中,为周围的群体付出,创造出一种能赋予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