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的书看了不少了,从理论到方法。随着自由民主之风日盛,主张放养的居多;而体罚、管教不再流行了。
但,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如果完全极端的践行某种理论,到头就真是照书养孩子,出来个书呆子。
把握住根本,灵活运用方法,才是智慧。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被尊重,需要“爱和自由”;但放任孩子自然成长,而不提供任何指导,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那,怎么指导?
今天看了个视频,高晓松的妈妈说,父母对孩子,是言传身教。
简单吗?育儿先育己,道理都懂,但,改变,真难啊!

1/ 先说责任感
当一个人,能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时,TA就长大了。
责任感不光是勇气,还需要能力,对特定环境中的需求做出合理应对的能力。
R=TLR
Thinking 理性思考
这是一生的话题: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Love 爱的能力
首先要自爱,然后会爱他
Confidence 为信念采取行动的信心
而培养责任感也是TLR
Tender 体贴 + Love 爱 + Care 关怀
2/ 再说爱
爱,是什么?是付出、还是收获;是情感、还是行为?我,说不清楚。但,也许如同认知,我们可以学会去爱。
Step1 自我 0-4岁
这个阶段,TA需要即刻满足,TA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懂得取悦别人;
作为父母,需要创造充满爱的环境,表扬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对自己建立积极的认同。
在这个阶段,孩子只有感受到了“爱”,才能准备好迈向下一步,付出“爱”。
而如果TA始终停留在这个阶段,那就是只索取,不付出,满脑子“我、我、我”的自私自利了。
Step2 取悦他人 5-7岁
这个阶段,TA明白很多事情大人说了算,让别人高兴能获得更大的实惠;孩子需要通过“帮助”别人去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
这个阶段的父母,“无条件的爱”非常非常重要,虽然要认可和欣赏孩子的每个小成就,但也需要“告诉”孩子,无论TA做得怎样,你都爱TA。
否则,始终停留在这个阶段,就会形成讨好型人格,成为取悦他人者。
这种没有界限的给予,不是爱。
Step3 公平 7-12岁
这个阶段,TA意识到规则可以帮助实现更多的目标;TA学会通过谈判获得利益,TA喜欢讨价还价,会质疑规则。
“我也有我的权利”,“这对我不公平”
这个阶段,需要引导孩子从“我想怎样就怎样”,到“尊重共同的规则”;守规矩的爱。
Step4 法律和秩序 12-15岁
这个阶段,TA已经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思考问题不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关心“公正”和“正义”。
TA关心“我是谁”,渴望获得归属感,通过遵从自己认同的团体规则,以求获得社会认同。
这是走向独立的阶段,是寻求、固化自己的社会身份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父母会感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不如他的同龄朋友了。父母们,擦亮眼睛;孟母三迁!
大部分的普通人,能走到这个阶段就很不错了,他们有责任感,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有小我,也有大爱。
对照看看,白活了三四十年,大部分成年人爱的能力小于15岁!
Step5 伦理道德 大于15岁
这个阶段的人,有了归属更大组织的需要,意识到自己应该对社会和国家承担责任;对国家的认同是一种更强烈的身份认同。
从“我想要的是公平”,到“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公平”,这是更大的爱。
Step6 普世价值观
这个就更大了,爱世界,爱人类... 到了这个阶段,就真真正正获得了自我实现。
不是一般人啦!
我崇尚爱与自由,但我做不到。虽然我做不到,但,不该放弃努力。
育儿先育己,从今天,从自己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