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角做价3亿RMB被神码收购,我还是挺高兴。
说明JK现在选择的道路,是一条大概率成功的道路。
但另一方面,我开始否定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
随着VMWARE宣布SAAS化,股价持续攀升,这个庞然大物可以随时进入云管平台这个领域,毕竟Vcloud本来就是他的强项。
看看现在如火如荼的FIT2Cloud,骞云,这一类独立的软件,虽然有很多的特点,虽然强项是落地Devops,可是毕竟愿意单独为它买单的客户,和2020年将近1500亿的中国公有云市场比,不会是主流。
我开始否定自己原来的想的:把 JKSTACK独立出去。换言之说,3-5年之后,来伊份这样用户会越来越多:只需要SLA。
所以,独立的云管理、云服务软件生存空间很有限,除非体量本来就很大。
所以,JK Stack保持对外的软件输出,但更多的是存在jk system的斯巴达矩阵中,才是一种更好的业务模式。让 JK System更加综合。
打个比方:撇开意愿问题,在混合云业务的转型中,矩阵纵深更加丰富的HPE肯定要强于Ctrix或者Veeam这种独立的软件公司。
在我看来,精鲲未来的云需要打赢三场大决战:
一:降本提效,2018-2020年。
在PAAS的层面,用户为精鲲买单,主要是需要解决提高效率,降低间接拥有成本的问题。
所以,精鲲在这个层面,精鲲的对手有驻云、有孚、安畅这一类企业。
他们很多是从IDC托管业务起家,在用户用户托管业务中做增值服务。
纯粹从业务而言,很难说精鲲这种Infrastructure起家的公司,和从IDC托管业务起家的公司,哪个对云业务的理解更加深刻。或者说,深刻到用户可以明确选定精鲲。
所以,就像当年精鲲看IBM分销一样,我们需要把战争拉入第二战场。
二:数字化业务转型,2019-2021。
为什么是这个时间节点,是我观察在2019年前后,CIO对于云理解会突破一个边际。
原来烟囱式的一个个独立的业务系统,会让CIO认知到无法改变,但新老经济的交替,业务部门需要更多的系统。
而一个个独立的烟囱系统,给企业主的管理带来很大麻烦。
所以我们在不改变原先的各个业务系统的前提下,同时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底层数据一致性、横向管理的同步性、整理业务的全局性。同时,在各个烟囱的并列处,设置可以承载大并发的消息队列。
这时,一个弹性的中间件框架就显得尤为重要。
CIO需要在这些一个个并排竖立的烟囱上统一盖一个帽子:这个帽子可以承载高并发,同时横向对各个烟囱业务接管,并且对外个性化的输出业务端口。
业务部门可以直接在这个中间件的大框架下,取自己需要的数据、模块、进行业务开发。
精鲲在这个里面做什么?好问题。
1:)输出中间框架,让用户自行在框架中填小微业务,并对所有的框架下的业务系统,PAAS资源进行梳理,管理,咨询,建设,运维。
2:)在中间框架层中,就部分精鲲理解深刻的模块,和用户协同开发(IT服务外包转型业务层)。
在第二战场中,由Infrastructure起家的精鲲和安畅这样IDC托管起家的公司,优缺点就非常明显。
精鲲的对手是埃森哲和NTT。
三:业务重构 2020-??(暂时看不到)
当用户越来越发现,烟囱式的业务系统也有它的问题,那么它会去找谁?
大量的业务在公有云上,本地业务如何和公有云上形成联动,以一种分布式的架构存在。所有的资源以类Dock的形式存在,对各个小微业务进行支撑?至于这个Dock在哪里,不重要。
客户需要重新设计业务流程,重构它的业务体系,他会去找谁?
sap,凯杰软件,汉德。
精鲲需要做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