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3活出最佳状态 ———《论强者》读后感(0820)
作者:
常妙 | 来源:发表于
2016-08-20 15:56 被阅读239次
强而不刚,弱而不退
“水到绝处是风景,人到绝境可重生”。也许不经历这次生死劫,我仍在忙碌着工作,仍在抱怨于付出与回报的矛盾中无睱反思。
但当我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病魔截断时,就如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爆胎一样,生活的方向全然失去,如临深渊而不知所措,同时还经历了不希望发生的亲情纠隔,种种问题如洪水将我吞噬,撕心裂肺的无处可逃,内心深处的绞痛无法止住,尽管知道:如我沉溺,命自不保;如我放下,尚有希望。但反复发作,多次痛苦到嚎啕大哭,伤人伤己,却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在我痛苦万分的时刻,王师当面断喝,向内找自己的问题;盛老师数次关心,二次专程看望,并进行心理辅导交流;还有老董,冰冰师母用他们的自身经历开导我;妹妹也因此为我吃素念佛,竭尽全力加持护佑我康复。还有我丈夫,承担着精神与身体的双重压力,尽心竭虚的服侍与爱护。
面对各位良师益友的关爱,我不能沉沦,唯有用尽全力,绝地反击,真正提升正能量,走出阴霾。
于是开始自学《论强者》,书的背面印有如下话,我比较喜欢:
有时需要积极进取,有时需要稍敛锋芒;
有时需要与众交溶,有时需要默默独居;
有时需要相斗,有时需要互爱;
有时需要工作,有时需要游戏;
有时需要哭泣,有时需要朗笑;
有时需要发言,有时需要沉默;
有时需要善握良机,有时需要屏息等待;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胜利者。
从上面的“有时”中,我们必须要清晰自己及目标,在平稳的心态中去面对真我、本我、超我,从而统合自我,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学习后得如下感受:
1、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外在问题,而是自己内在的问题。唯此道才能做到“看破”、“放下”,得大自在。
2、反省自己的问题,不代表对方就是正确的。此二者不是非对即错的关系,而是二个不同人处理问题的角度问题,应各自反省自己的对错。
3、改变别人难,反思并改变自己易。
4、真实的反应自己的感受比伪装与压抑自己的情绪更有利于交流。
5、不要忽略父母自我状态的影响,我们可以主动重塑父母自我状态来影响处理一些存在的难题。
6、拔草与种庄稼:除草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种好庄稼。佛教中去除妄念如除草,种下正念、善念才是关键。妄念少了,就抓紧时间乘胜长驱,发大心种善念。拔苦得乐。
7、幻想与妄想,都不利于处理问题,只会搅乱心智。
8、健全成人自我状态,但别忘了用父母自我状态的爱抚与儿童自我状态的亲密,减弱成人自我状态理性中的冷酷。
9、冷漠的杀伤力大于暴躁的伤害。当然,最佳状态是上述两个方法都不用,有话好好沟通。
10、夫妻间争吵时,沉默比争吵更有益。在平心静气时,别忘了沟通。
11、你是你,我是我,我们相互不同,但有缘相聚,相互启笛。
12、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自己找借口,而是帮助人们正确的自我了解,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以发挥潜能。
13、每个人的性格、处事与个人的成长环境、父母的个性等有着必然联系,因此我们要学会看透其背后的原因,不要急于针锋相对,不能改变就先放下,以不怨恨的心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也是一种善举。
14、有时人强硬的背后其实是极度的自卑。
15、安全感来自于充实的精神世界,失去自我,将成浮萍,即使有孝子贤孙也妄然。所以一个不忘初心,始终加强学习与提升的人,即使老而无依也不会恐惧与害怕。
最后想说,人生不可能顺风顺水,即使一再拿到烂牌,也不能放弃。不要怨恨自认的原因(很多是在责怪别人),而必须向内反省,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成为战胜自己的“胜利者”。坚持修行,也许境随心转,一切都会云开雾散———“命由天定,运由人转”,风物常宜放眼量。
本文标题:2016013活出最佳状态 ———《论强者》读后感(08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jisttx.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