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常春藤第23次共读记录

常春藤第23次共读记录

作者: 追随的脚步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09:47 被阅读0次

             整理人:冯一飞

    第一部分:张海峰老师讲解汉服知识

    一、汉服的历史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汉代衣冠直接继承自秦朝,如汉蔡邕(yōng)《独断》卷下:“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

    汉服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二、汉服的文化内涵

    (汉服与民族乐器)               (汉服与诗词)

    三、汉服的形制

    领:汉服的领从穿着上主要有对领和交页两种模式,最早的体系中以交领为主,对领多作为置衫出现,明代中后期对领排扣开始作为外衣出现。从形式上具体的领形则有直领、圆领、竖领、方领。其中直领历史最久.最常见,圆领自唐之后大量运用,竖领和方领则出现较晚,目前的考据认为不早于明代。

    模式与领开的搭配如下:直领可措配对领、交领;圆领多见交领,少有对领;竖领有对领有交领;方领只措配对领,配以排扣。

    中缝、襟、衽  为了在平面剪裁中节省布料,汉服产生了中缝,并作为定制保留,产生了一定的文化含义(中正、正直)中缝也能作为半断自己衣冠是否穿正穿直的标志。中缝有前中缝和背中缝,将上衣分成四部分,象征四时;前中缝是襟和衽的缝合处,背中缝为两襟的缝台处,其中,襟指从背中缝至前中缝合起来围绕身体的两片布,而衽是左右衣襟外接的两片布。

    交领的开制一股襟衽俱全,穿着时在枉成为定制,目前殳有足够证据证明其最初产生的文化意义,可能是一种习惯因袭成为定制,而在后世则为其赋予夷夏之辩、阴阳生死等意义。而对领的形制则有襟无衽,领直接附于襟上。

    因此从襟和衽的角度来说,汉服又可以分为对襟(无衽) 和大襟有衽)。一般情况下,交领多为大襟,而对领为对襟。但领和襟并非一个划分标准,也不是一一对应,比如朱子深衣在原来的说法中认为“按照对领剪裁,穿着时交领右衽”,而现在我们可以更简单地将其表述成“对襟直领,交领”。

    袖、接袖

    同样是出于在平面剪裁节省布料的目的,汉服产生了接袖。在柚开体系中,领口至接袖为拾,抽根为名。接袖外的部分称作快,袖口称作祛。通袖线指两侧袖子的上沿经过领口后面的通长的直线,这条线不是缝合而成,而是剪裁时布料折叠而成。

    汉服作为完整的服装体系,不同的开制适应不同的用途,袖形多样是汉服开制多样性一个体现。按照是否收祛,汉服的袖形主要有不收祛的广袖,直袖、角袖,收祛的琵琶袖。垂胡袖; 没有接袖的短袖,天柚。

    需要主意的是,无论何种袖形,汉服的袖口始终与通袖线垂直.

    汉服进小学生课外活动和汉服进小学生诵读课堂

    中华吟诵宣传片

    《一剪梅》(红藕香残)

    首都大学生吟诵团 《丰年》

    杭州孔子学堂 《古朗月行》

    《三字經》《百家姓》《聲律啟蒙》

    练习中感知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梢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第二部分:郝老师讲述运城国际见闻

    南明教育是从体制中走出来的,为了把教育做得更纯,在目前中国教育范围内是走的很远的,很纯的专业的能力,各方面都没问题。这一次我们去了,从第一天开始,参观日常的课程,上课以及整个的文化剧,音乐会,看了之后很震撼。我已经去了好几次了,应该是比较了解,对第一次去的老师来说都很震撼,它和我们的日常不一样,生态就不一样,老师们和学生们是自由的,舒展的状态。但是他也不是华德福的自然主义,孩子们的学习强度和挑战是非常大的,奥妙在哪?让人很震撼?这次我们的第二个任务,在泛华正在建的双语学校和我们沟通,把这个内容引进来。和我同去的任丽婵老师的感触是把孩子送过来,再不送过来就晚了,很遗憾。对我来说,这些是次要的,我所关注的点对我有哪些启发才是重要的。

    第一个我请教了魏智渊,我是做教师专业发展的,他说了一个观点,我反对读书,反对读经典的书。但是读书和读经典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引起了我的好奇,我谈和我们有关的,先说读书的问题,作为魏智渊那么重视读书,读经典书的人,为什么反对读书呢?他今天上午做了一个讲座,很多老师都在问魏老师,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他说这个问题我不好回答,就好像一个病人找见医生说我应该吃什么药?把最好的药给我,医生说我应该怎么给你开药?因为什么呢?读书的前提是问题,你当下的问题是什么?回到问题,我们再说读书,没有问题,怎么给开出读书。教师不要说专业发展而要说课程,课程大于专业发展,或者说专业发展在课程中才有所体现,要找到真问题,一点对我启发很大。因为我现在带着云中路小学,我们在做专业发展。同时我还带几个徒弟,这时我就觉得语文老师不应该觉得先读什么书,而应该先解读文本。你解读文本就感觉到了问题,觉得想得很多,但是写不出来,这时候才说我们读什么书,哪些书有助于去理解文本。要回到真问题来,这是对我启发大的一点,我在云中路小学在做,那我就要把老师们先带到问题中来,而不是泛泛的去找书,这是对我的第一点启发。

    第二点启发,他说老师的专业发展一定要理清主体性问题,就是要认清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自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学校的事情。学校没有义务培训老师,但是学校有义务给那些想发展的老师提供支持。也就是说要理清主体性,为什么要理清主体性呢?因为主动性源于主体性,主体的位置立不起来,就没有主动性。我在带云中路小学,我就感觉到老师们都在等郝晓东回来,等他回来传经授宝,这是一个错误性的认识,没有一个人是像上帝一样拿着经传递给人,郝晓东没有,干国祥和魏智渊也没有,而是共同学习,共同启发。所以一定要立起来,自己走,不要等。其实和我们教育孩子是一脉相承,学习是自己的事,我可以帮助你,不要把责任建立在外在的环境上,这样的话才能建立主体性。他的话很多都矛盾,但又很有思考性。他又说你要去改变一个人(专业发展,自我成长),但是你要认清一个前提人是不可以改变的。本来我们说学习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人生,但他说人是不可改变的,是因为什么呢?这是我们应该有一个宽容的心,就没有焦虑和抱怨,才会产生尊重,尊重孩子,才可能改变孩子。我带着一个想改变你的态度,那么这个态度就会带来问题,因为人谁都不想被他人改变,人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你可以影响。这两个都是纲要性的东西,还有很多辅助性的的东西去做,时间关系我不多说,这两点对我启发很大。主动性源于主体性,课程大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在课程中发展。

    第三个观点,他说他在和我女儿沟通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努力不重要。作为干国祥那么努力的人,他竟然说努力不重要,他说作为一个人的专业发展,努力不是重要的。先听我说完这个观点,第一个基因的作用,第二个是平台资源的重要。再聪明的人,把你放在乞丐堆里,你终身也是为叼几块肉而努力;你在资质平庸的人,每天过手的流水帐数以百万计的,你也会磨炼自己,成为优秀的人。但是她为什么要和她闺女这样说呢?第一次因为他闺女太努力如果她闺女不努力,那就相当于瞌睡给了个枕头。另一方面呢,他说我们要把真实的东西告给孩子,不要蒙蔽孩子。否则带来的问题是,孩子很努力,认为努力可以改变一切,但事实不是这样的话,会自我否定,怀疑自我。然后他又说那很多人很努力,很多教授终其一生孜孜不倦的努力,很快就被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超越。为什么呢?因为是方向是偏的。比如我一个打乒乓球的,我每天打一个小时打20年,我也打不过一个专业选手,为什么呢?因为我一直和同一平台的人练习,没有专业的人介入,专业训练的人可能一个月就打过你业余的十年二十年的选手。我在想,如果他是面对一个不努力的孩子,他肯定不会这样说,这时我就想到了中庸,恪守中道不偏不倚,一会儿说努力一会儿说不努力,一会儿说赞成读书,一会儿说不赞成读书,到底是努力还是不努力读还是不读?这都不是主要,读与不读都是手段,核心是生命发展,这就是中道。这是他对人道的理解,对自我概念的构建,学习的发生,把握的很准,孩子生命的释放,能自我的觉醒,恪守中道嗯,这就是中庸的运用。他说我反对读书的时候,其实是他看到了很多老师在盲目的读书,会导致什么呢?一个是读了读不懂,第二个是读了用不上。他在解答这两个问题,他说用盛国际可以读经典,为什么呢?因为王志江当校长,因为王志江懂经典,有懂经典的人引领,就可以读。但是都去模仿她,没有高人引领就有可能偏。他们没有说出中庸之道,但是他们在运用中庸之道。运城国际别人复制不了的原因在哪?是不是他有一套课程呢?当然是有一套课程,是不是我们把他的课程拿回来用用就可以了?不可能,他说我给你一个课件,你讲出来就和我们不一样了,你没有领会。所以课程背后的核心是人,你没有领会就没有那些理解那些本真的东西。运城国际是把最根本的东西被抓住了。最本真的东西是什么?一个是自我的觉醒,孩子们的身心是舒展的怎么达到的?根本不是说教,是课程。中小学教研室大量的雕琢一节课,这些东西再雕琢也没有太大意义。(举例,给一个土豆,厨师考虑如何把它做成一道好菜,思维出发点有问题,因为当我们考虑如何把土豆做好的时候,没有抓住这问题,这问题是我们人如何通过时间来成长,人的健康成长,你把土豆做成100种做法的时候,你也只是吸收了土豆的营养,你不会吸收胡萝卜的营养。教材你把他上的再好,也是单一的。就像你把土豆弄成不同的菜,只是好吃一点而已,他本身的营养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不是考虑如何把土豆做好,而是考虑加入更多的东西,如西红柿肉等等,即使西红柿不好吃,那我们也是吃上了)。他们的课程非常的巧妙,即使这个课上的不是很好,只要坚持下来,就有收获。五年级讲《世说新语》,古文而且没有标点,我听着就感觉给高三学生上课一样,先能断开句,还要理解意思,还要分析人物形象,而这只是文言文的第一阶段,下一阶段还有《史记》,《三国志》。这样大容量的学习,初中高中的文言文就不成问题,如果你只盯住课本中的文言文,不管你这样的课上的有多好,也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再比如说,身心的舒展,如果说一星期只上一节音乐课,一星期只上一节体育课,这根本就不可能,这是他们的生活,早上7点20去了,是他们的晨诵课,全班同学弹着吉他,吹着巴乌,吹着笛子,他们每天都弹,全班都弹,随便一个都是高手,他们不以会弹为主,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下了课就是轮滑,和专业运动员一样,还有比赛,每天都在滑,晨诵的课程有《吉檀迦利》,《幽兰操》,放的背景音乐是怒放的生命,给生命以绽放,内容美音乐也美,这样熏陶六年是很可观的。每周都有一个演出,每个班轮流演出,舞台很豪华,孩子们没有化妆,也没有穿精美的衣服,但演出很让人震撼,为什么震撼呢?孩子们对话剧人物的领会,对歌曲的领会,对朗诵的领会,不是表演型的,他与他的存在是一体的。

    今天干国祥说,我们反对排名,反对用排名的方式激励学生,但竞争是必然的,如何调和这种矛盾,他说很简单――舞台,给学音乐的学生以舞台,给学体育的学生以舞台,gay学语文的学生以舞台呈现。他的这种呈现不是以名次表演为目的,让每一个孩子去呈现,孩子的儒雅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每一个星期的呈现,他们是不经过排练的,这就是他们的课程,他们课程的系统性专业性很强,对人性的领会很强。但是复制南明是不可能的,你必须有强大的资源作为支撑。即使有强大的资源,也必须是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把它做好。这些人既有专业性,又有梦想。比如我们昨天在讨论的时候,有人说你们是轮滑,我们可以打篮球,效果是一样的。干国祥说,暂时打住,理论上说是对的,但不完全是这样的,我们为什么在一年级开轮滑,而不是篮球。这是有讲究的,因为轮滑可以起到身心的舒展,篮球足球是身体的对抗,篮球和足球一定要二选一,尤其是男孩子,一定要有敢冲敢撞的精神,篮球足球是强健,轮滑是舒展。如果去哈尔滨,那我就选择滑冰;如果那有30匹法国的马,那我就选择马术。因为马术和轮滑都是身心的舒展,不要简单复制,一定要因地制宜。一定要把握其核心规律,先舒展身心,在强健体魄,进一步细致感观,一步一步递进。我们的国家是德智体美劳,为什么把德放在前面?德很重要,但它不符合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身心的成长,身体舒展,孩子才能舒展,身体自由,孩子才能自由。然后他又说弹琴,他说我们这么重视传统的学校,为什么不是去弹古琴,弹扬琴,而是去弹吉他?他说这是不一样的,古琴、扬琴是安静的悠扬的,但这不符合青春期孩子的特点,青春期的孩子是激情的,奔放的,吉他可以安静,也可以奔放,一定要给他释放奔放的课程,如摇滚。她说我们这么是传统的学校,为什么不去背《论语》、背《弟子规》?他说我们不是没有,只是不放在低段,而是放在了初中。这是以生命的发展为规律,童年期故事儿歌能浪漫性的东西,把这些东西大量积累,以后,初中就领会了。教育反对枯燥的机械的填鸭式的往里边装,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思想就是先储存,这个在教育学上是错误的。对于传统文化给我的启发,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要学,如果不学我们就没有根,我们要给予他足够的尊重,但是不能把他作为唯一的真理,因为今天知识迭代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古人。(举例北大教授考察南明,其孩子没有上北大附小,说明遇到了一定的问题。王志江校长说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过来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已经被毁了,干国祥老师说,三年级之前来我们这儿还有救,三年级之后就很难了,北大博导来此考察,说明孩子在华德福的模式,和现在的教育不接轨,还是很快乐,缺乏应试的能力,因为华德福是自由主义,尊重孩子的天性,是动手操作是快乐。王志江校长说,又要追求快乐,又要追求应试教育,这是没有的事。我们追求的快乐,不是春猪的快乐,而是王牌猪的快乐,不光是现在的快乐,更是将来的快乐。这种快乐从哪来?不是轻松的快乐,是不断的挑战自我。(举例:宿舍达到五星级标准,卫生间所用的纸清香味,孩子们叠的被很整齐,地也扫的很干净,我问一个二年级的同学,谁帮你们叠的被子?谁帮你们找的地?孩子很自豪的说:“我们呀!”因为他们有他们的宿舍文化,他们有他们的宿舍课程。宿舍管理员很多都是孩子的父母,很多人想把孩子送进去,没有机会。很多父母都是辞了职,那我们能不能到这打工?只为把孩子送到这儿读书,因为他们的招生很火爆,秋季入学,预计100人,现在已报名的有400人,他们会按照政策执行,只招一百人。)运城国际小学不参加统一考试,不是因为他怕考试,而是有它的原理在,是因为他的课程,小学的语文课程,用一个学期的三分之一就上完了,大量是自我开发的课程,而且小学阶段不希望用成绩来排名,重要的是把课程进去,我们南明教育从来不说我们比别的学校考的好,但我们不会说我们比别的学校考的差。尤其其数学课程非常强大,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我们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同,不是去大量练题,不是去背那些口诀。(举例除法课程,更注重操作实践,探索。王志江校长,教完一个学期,出一本书。)

    总结:人要不断的与外界链接,共同努力,去创造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春藤第23次共读记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jq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