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看到这个书,就勾起了2019年那部史无前例的科幻烂片的记忆。不知道是本来就原著不行呢,还是电影把楼该歪了,索性借来看了看。
小说倒是看的很快,大概也就3-4天翻完了。写这篇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那个三聚氰胺事件。当时三鹿奶粉的违规成分之多,网上调侃“别人是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三鹿是往三聚氰胺里加奶粉”。同样的,《上海堡垒》顶着科幻片的名头实为言情片,就好像神操作的三鹿,不被大家骂死才怪。不仅是电影,小说原作亦是,而且更加的匪夷所思。
作者写言情小说出身,且看来只会写言情小说。想在科幻的外衣下展现爱情,结果让人看完,就感觉尬的能从脚趾头缝里抠出一套两室一厅。给我的感觉,就是写科幻,这哥们太业余了。就是写言情,也写的非常弱智。
先说科幻部分。小说营造的世界观开始还是可以的,阿尔法星和德尔塔星对地球的争夺,有那么点“黑暗森林”的意思。但是作者显然对硬核科幻,乃至科幻都缺少基本的写作思路和手法。作品出来就显得非常业余,电影在这个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弱智的台阶,又好巧不巧的赶上《流浪地球》大卖,想蹭流量博眼球,没想到被流量反噬。
说到《流浪地球》,我也是在看过电影后第一时间看了小说(当时没想到找这部的原著看)。大刘的原著实际上不适合原样的搬上大银幕,他是那种灰蒙蒙的主色调,是那种末日情绪的体现。但电影的改变极具功力,不仅使整个风格明亮了起来,体现了我们独有的社会主义集体精神,还没有丢世界观的设置和科幻的内核。
《上海堡垒》的电影我就不展开了,还说回原著。在作者对科幻的理解,给读者展现的科幻世界的景象,以及在近未来危机到来时的个体和群体的反应,大刘如果说是博士生,本作者充其量也就是个幼儿园。作者没法构建合理的世界观和科学幻想的世界,就别说《三体》了,大刘的任何一部作品,就是我觉得最不知所云的《词云》或《鲸歌》,都比这货好几个档次不止。所以作者只能在科幻的大门外游走,拍了张“到此一游”,就大肆宣扬我也科幻了,其实连科幻大门内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
再说爱情部分。到作者言情部分的拿手戏,应该恢复水平了吧。我看未必。虽然不太爱看所谓的言情小说,但是这部书讲的爱情只能说肤浅的像小孩过家家。鹿晗倒真像江洋这小哥,我这一路看下来都是鹿晗的影子。小说的主人公极度自恋,这种第一人称叙事稍有不慎就成了作者自恋的影子。男主自恋,女主则有点莫名其妙,有点傲娇,又有点神秘,一个小时候的社会女混子,怎么就成了人人都捧着的大女主?这俩人的小暧昧似乎有那么点意思,结果一看就5个字“好好睡,晚安”,又觉得没什么意思,就两个字:苍白。这又想到了《狼烟北平》里写的爱情,人家最少还有普希金的诗去打底。
而且爱情戏和科幻结合,就是应了开头说的,奶粉里掺三聚氰胺就是不对的了,这货还反着来。都末日情节了,还天天的你侬我侬,要不就心中的小野兽,小野兽个头啊。建议作者看看大刘在《流浪地球》里写的那一丢丢的爱情。男主(或女主,我记不清了)的爸爸抛弃了妻子,在流量地球过程中去找男主或女主的老师了。这看着匪夷所思的情节正暗合了末日情绪下的道德标准的重建,实际上丝毫没有违和感,反倒烘托了科幻的主题,透着一股高级感。
总结起来,这3-4天也不算浪费生命,看小说总是心情愉悦的(除非那种绝对的苦情或者陀爷)。只不过这小说没有一个人是正经的,男主自恋,女主神秘,其他配角工具人,纸片人。还是之前六神磊磊说的,小说要先有人物性格,才有性格推动的情节。这小说倒是有人物性格,但也看不出有什么情节啊。最后忘了说,不论小说还是电影,我算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超越一切的主角光环!书里男主死不了,托了北京堡垒的福,但是这种概率有多小,这玩儿那;电影里男主死不了,托了饭圈粉丝的福,他们不敢把大帅哥弄死,所以他著名的“向我开炮”后,上海大炮碎了母舰,放过了他的逃生舱。算了,写到这就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