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是如何长大?就成为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
今天的我怎么会是这样的我?我经历了什么?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谁影响了我?回想这一切,只能感叹,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又开始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师。
在孩子的面前,再次面对童年,面对成长,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郑渊洁的一个童话故事《驯兔记》被拍成短片,虽然只有24分钟,却成为第五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上评分最高的短片。
第一堂课上,班主任许老师就给孩子们立下规矩,“发言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这样的规范是习以为常的。
面对老师提出的“一只皮球掉进一个深坑里该怎么办”的问题。 有的同学说用网子捞,有的同学说倒水让皮球浮起来。 老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李小曼的回答是“标准答案”。
而皮皮鲁回答时,却问老师“坑有多深?”
“很深”
“坑对我们太危险,那就让我爸爸再买一个。”
尽管这是合理的质疑,但老师却勃然大怒,因为皮皮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疑了她的权威。 皮皮鲁很委屈给自己辩解,这时李小曼站了出来,告诉皮皮鲁要听老师的话。 李小曼就长出兔耳朵,成为全班第一个变成听老师话的乘兔子。
从此,成为全校第一个全兔班就成为许老师的目标。 皮皮 鲁因为不愿意成为兔子,被老师、同学、爸爸妈妈指责,最后只能戴上兔头套,完成许老师全兔班的目标。
就是这样一个荒诞的童话,让我们看到了当今应试教育的一面。
现实的状况:老师工作量大,1个人要面管理五六十人的班级,还有各式各样的检查和后台工作。除开这些,来自家庭的经营问题绕不开,社会上许多教师除开平日的工作,周末时间都去“养小猪”(带补习班)。创收,供房供车一样不能少。
教师的流动性也增大,只要有些能力的教师都有被挖走的可能,谁都无法拒绝钱多条件好环境好的发展机会。
可以说社会的开放和流动,已经让学校的那张课桌处在喧嚣之中。那样的喧嚣是无声无形的,而在老师那种严格管理没有丝毫弹性的教学中体现。
老师的严厉让人觉得有几分高冷,老师的 疲惫让家长不敢打扰。
而老师也不敢轻易挽留学生补课、家访。
谁也无法阻止那样的隔阂,教育只能回到课堂上。
我们都在问“我们的教育怎么呢?我们的老师怎么呢?”以前,以前,以前.....
从前,时光不再回到从前,教育也是。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样的文化自然传承,我们也看到更多的学校、老师在负重前行。
她们把课堂交给孩子们,开展“共同体学习法”,教育让师生共同成长,尽可能让孩子们成为主体,倾听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长,十分的可贵。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孩子的世界更可爱,老师就是那个沉浸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弹拨乐章的人。
其实,在教育这个打造灵魂的工作中,我们相信,教师的所有负担也因为与孩子的共同成长随之消失。
在不断变迁的社会面前,既然我们只有前进的路,那就选择继续向前,冲破那层迷雾,去迎接新的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