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山书法 端午节诗文
端午节是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的“防疫节”。有陆游诗为证:陆游《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陆游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
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在诗中,陆游写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挂艾叶、采草药、喝端午酒等除毒气的习俗,这都是为了防疫、保证身体健康。从作者对端午这一天生活的具体描写中,
我们可以看出从南宋开始,端午就有了卫生保健的内涵。为什么要防疫呢?因为古人以干支历记录时间,五月斗柄指午,也就是午月。“午”为阳极之时,“午月”
有三个“午日”: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尾端午。后来人们将端午节固定为五月初五。汉·王充在《论衡》中说:“夫毒,太阳之热气也。
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所以五月又被称为“毒月”。农历五月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月份,也是太阳照射时间最长的月份。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
同样太阳也是各种毒素的来源。
相传在武王伐纣之时,有一位神医叫“萧艾”,他发现艾草可以治痢疾,并且治好了很多士兵。于是武王就将这种野草赐名为“萧艾”,时间一长,艾草就成了平安的代名词。
古人尊称老人为“艾”,平安无事就叫“艾安”,形容少女为“少艾”,《诗经》中还有“保艾”的记载,也就是保护皮肤和容颜的意思。
端午节是蟹子、蛇、蜈蚣、壁虎和癞蛤蟆这“五毒”最活跃的时候,也是各种病菌滋生的时候,人们通过悬挂艾叶、菖蒲和桃树枝做防疫,来辟邪驱虫;佩戴香囊来避免蚊
虫的侵扰;臂缠五色绳来续命来祈福纳吉。做好了防疫,驱逐了蚊虫,也就驱除了疾病。所以端午节也是中国传统的“防疫节”。
端午节最主要的特点:
1、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节日习俗。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
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粽籺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南北风味也不同;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包粽子所用的“植物叶子”,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
命名。从粽子馅上分,咸粽有肉粽、咸肉蛋黄粽、鲍鱼粽、香菇粽、莲子粽等;甜粽有水果粽、枣子粽、豆沙粽、香芋粽、碱水粽、白粽等。
北方粽子简单,多是白米、赤豆、枣,蘸着白糖。南方粽子口味丰富,火腿、鲜肉、豆沙、蛤蒌、蛋黄、蜜枣、排骨、莲蓉等。苏州粽子是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
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除鲜肉粽、蛤蒌粽、火腿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
海南粽子是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红烧鸡翅、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等,热粽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四川有辣粽,
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的四角粽。
闽南烧肉粽、碱粽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多样作料,
香甜嫩滑。北方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
多以豆沙、红枣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2、饮雄黄酒。
饮雄黄酒是我国特有的民间风俗。“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新白娘子传奇》中,白素贞在端午节那天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得丈夫许仙当场倒地不省人事。
在民间传说中,雄黄酒具有驱邪解毒的功效。饮雄黄酒的由来,最早可追溯至隋唐时期。古人深信雄黄与雄黄酒能避鬼邪、杀百毒。《清嘉录》记载:
“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端午节时,民间百姓将蒲根切细晒干,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做成雄黄酒。
雄黄,又叫雄精、石黄、黄金石,原产于湖南、云南、甘肃、四川等地。雄黄性温,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涂,又可以内服,主要用来解毒杀虫,治疗恶疮、蛇虫咬伤。
据《月令广义》记述:“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
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明·谢肇涮《五杂俎》曾记载:“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南方各地,虫蛇出没,雄黄是这些蛇蝎蚊虫的天然克星。家中常备雄
黄酒,应对不时之需。现代科学证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雄黄含有较强的
致癌物质,更有腐蚀作用,服用雄黄极易使人中毒、腹泻、呕吐,因此要谨慎使用。
3、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
船的形式。在湖北屈原家乡秭归,祭拜屈原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
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 在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祠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
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
端午节是流行在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一词最早源于晋·周处写的《风土记》中,书中
记载端午节早在先秦时期就存在,先秦时期人们相信天上有“飞龙在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会举行赛龙舟、月图腾等祭祀活动,祈求“龙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比屈原投江早一千多年。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说外,还有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纪念介子推等传说。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像日本、韩国、越南和东南亚一
些国家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
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