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河寻梦:你有时候有没有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思的那种感觉?
流光闲客:以前有过,你该培养你的快乐。
不开心的,原因有很多,有情感和金钱等。主要讲两个,没学会接受自己,没有对事物具备把握。前者是生活的美感,后者是生活的自信。美感是心的享受,自信是心的体验。二者比于实知都如同天上的云彩,因为被遮蔽而显得飘忽不定。
康河寻梦:要淡泊的意识有了,好像还是不能充分实行。思想中有两股力量在都斗争。本能让自己去追求,理智在克制。
流光闲客:实知比意识作用要真实。如果断章取义,没有体系,中国哲学中的境界造就的心灵也只能算一种被强制提倡的心理预备环境。如同一个人被强制履行封建道德。
它只能是抑制和准备阶段,除非你的人生在一个体系上整体提升,这样才算得了中国哲学的利益。
当你单一的看待淡泊。其实,自己对于淡泊得含义是极端,片面的。并没有了解它的具体含义和方法。当你从整体上了解它的具体含义和方法。那么,不会存在思想斗争和践行困难,因为理智并不会阻碍一种素质的培育。
上次,谈到的是淡泊的具体内涵。那么。你整体超脱了还是形式,行为,自我安慰,默念的心理作用?你若可以深刻体会淡泊,理智并不会阻碍你。
淡泊,不是无欲无求的行为。而是有格局的选择自己的生活状态。我们把自己现在的生活形容为淡泊。而不是,一开始。就像上学,学技能一样。我要得到某样东西,我要得到淡泊。淡泊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和生活形态。它不是具备心理素质导致的行为塑正可以到达的。这正是中国境界之说的难处,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康河寻梦:周国平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的有滋有味。’
你觉得周国平是不是在和谁争论,还是在像谁解释,或者是真诚的自我感受。
流光闲客:不是争论,更不是解释。它属于一种抒发。抒发和解释的差异在于,周国平说的无用,你并不懂无用的含义是什么?当你不懂得无用的含义是什么?那么这句话对你来说就是一句鸡汤,是没有用的,所以就不能算作一种解释,因为你并没有体会到。
中国境界的难处就在于,这无用两个字,可以带来很多种解释,和许多种方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方法,来达到无用。但有的人,使用的方法,却只停留在形式,行为上。那么他实行起来必定会导致,理智和自己打架。因为他的境界是死的,不是活的。
而中国的境界,是活的。
康河寻梦: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在物质主义者的眼里是无用的,那是他没有体会到这里面的妙用,那么他在这种情况下说这种话是不负责任的。
流光闲客:为什么要注重方法?因为错误的方法导致你所体会到的,可能是死的,也可能是活的。但周国平所体会到的却是唯一的。
就像一个人走上一条稳定的路,却含糊地给你一个大致方向。你就如同小河泛舟,其可左右。
那么你无法保证周国平和体会的,精神。更不能保证周国平,精神的,具体方法。中国境界的难处在于,周国平的境界就像一把锁,里面的具体内涵你并不能懂的,但他没有揭示它的具体内涵,你只能摸着石头自己去搞,有风险搞错。但正是中国境界的魅力所在,这段话的功用就是启迪自己的思考,建立自己的体系,提升自己的人生。提升自我只能自己动手干了。
可以说是不负责,因为可以稍微再指明。但客观的说。周国平先生所体现的正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美感,也无可厚非。但从社会作用上的评断又是两码事
因为纵容美感的存在,读者对于中国境界之说也就其可左右了。
周国平先生这句话属于闭门造车,属于自己的感悟。你要保证自己的感悟,和周国平的感悟是一样。你才可以感悟到周国平说这句话的味道。你才不会觉得这句话是废话的。也不会觉得中国境界是废话。
这恰恰是中国境界的难处和魅力。魅力和难处是统一的。
所以你需要自己去体会,中国境界。自己要先具备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具备这些方法,才能稍微有一点点境界的感觉。才可以认同闭门造车的微妙和百家争鸣的,愉悦。那个时候你会觉得中国哲学的伟大。
中国哲学是,体系之内的哲学。每一个人的感悟,可能都有一点点偏颇。但每一个人由于得到它的具体方法,他在建立自己体系之后,可以在阅读中,由于读者和作者的,认知相同,做出稍微的修正。任何一个,对中国哲学抠字做出来的解释都是,大失偏颇的,这是无法修正的。因为,这种偏颇站立在,活的境界的对立面。
这种感悟上的扩充是无形的。这正是中国哲学的魅力所在。但这种无形的,扩充也会导致他人走向,死的境界。
严重的说,周国平先生这句话可能会是一堆人走上,消极的生活。我想这也是中国哲学的弊端,给美感的存在提供合理性,而美感导致偏颇,偏颇带来死的境界,死的境界给日本不良文化,佛系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提供歪理支柱。
无论是修正,还是补充。这种感觉都是冥冥之中的,并没有办法去具体起来。中国当代人的阅读,是碎片化的,并没有很大的耐心,去建立一个自我体系,达到人生的上升。
中国哲学的受众更喜欢这种小抄,但,这种没有具体方法引导体系的上升境界,是没有能力作为名言隽语单独拿出来的。
而有具体方法内涵的言语即使是摘抄出来也是以体系而非碎片呈现的。这种正确解读文体的摘抄由于中肯地还原中国哲学的精神,它的摘抄上也不会存在稍微的逻辑缺失,因为严谨地如同一部机器的部分,不可分割。
诠释中国哲学的作者应该遵从并承认这个社会现象。从学术上,还原精神,从目的上以内涵和方法扎实奠定读者境界上升的基础。
从利益上看,文章的美不如精神的还原。因为中国哲学在民族复兴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
正确的解读物唯一可以给人的文摘只有以体系呈现,宁可不要美感。至少应该在未来的文化市场上提倡先提供具体方法再感悟。严谨地说,周国平作品的文摘,会使人走向死的境界,因为感悟这种东西不是具体的,不可以估测,更无法把握风向。这种文体导致的社会作用是,足以警戒的。
康梦寻河:我理解你所说的消极是,如果只是把诗或哲学当做精神的避难所,来回避现实,这就是消极。如果是因于一种狂热的爱恋而追求,这就是积极。是吗?
流光闲客:首先,哲学和诗的出现,并不需要注重形式,他们的首要目的是提升人的境界,因为诗和哲学他,原本就是,有格局,有思想的人,做出的判断。
消极和积极不好判断, 也不好说。首先,它为什么狂热爱恋?它狂热爱恋什么?它是因为体会到死的境界而狂热追求,还是因为体会活的境界而狂热追求。这二者又要分开判断。
如果,由于体会到死的境界,而狂热追求死的境界。那么,是彻头彻尾的消极。如果是由于体会到,活的境界,而追求活的境界。那么,他由于境界的上升,思想的增长,境界的功用,可以说是积极进取的,无论他,无论他由于获得这种境界,选择入世,或者避世,他都可以算作积极的人生。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存在另外一个判断。入世是积极,避世是消极,这种判断标准,并不关注,境界的上升。因为境界的上升就一定意味着避世吗?不一定。有出世的境界,也可以做入世的事情。人在境界上升之后,是有自主权的。存在自主权之后,我们要考虑他为什么避世。是因为享受自己的境界而选择,避世的生活还是因为,受不了世俗去避世。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
消极和积极,不是看心态,也不是看行为。而是看境界,简单的说就是,它所赋予他的行为的具体内涵。但拥有内涵不一定是境界。有可能是诡辩。
活的境界并不和佛系文化共存!!!
有形无形的理论
我来谈谈无用,保证这段话的活境界的价值。无用的隐藏结论是用,整句话是无用之用。
境界的作用是无形的,它是思想体系带动的素质,气质,品质的提升。素,气,品就像精气神一样。不可分割,从不同角度,彰显具备中国境界的全人。
无形的相对是有形,有形和无形,像阴阳一样,是具备绝对意义的。但有的时候由于思辨的需要,存在相对意义。有形泛指可描述的事物,具体一点,有形态的东西,再具体一点,自然人文环境所辐射的范围。这都属于有形。在这有形之外,存在无形,一些不可描述的,作用于人的,这种作用于人的东西是无法表达的。
是一种精神,看不见,却不可忽视其作用的存在,称作无形。
比如一个人神采奕奕,你知道形容你的状态,却不知道同样作为人类,他是如何具备的。
无形在有形世界当中是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一种精神力量,它仿佛也是具体的,这是老气横秋,这是黯然神伤,这是万念俱灰。摹万物之神情入无形,有形以载天地于息质。
“用”是同时具备绝对意义和相对意义。用是一种表现力,体现于有形称之为用。没有把用处放在有形得以表现,因为依附有形是无法体现的。所以说,没有表现力便是无用。
境界的作用是无形的,也就是无用的,它并没有表现力,却无法忽视境界的存在使得一个整体获得不同的体验。超脱而存在于有形世界,水乳交融。超脱于社会,物质行为。
我们通过一个整体的表现,排除我们的同样的物质形态,寻找他的形成原因,最终明白存在一种附加的外力使之之所以成之。我们称作境界。这种境界使得他不同于同样形质的人,我们此刻无法忽视这样明显的外力存在。形成于无用的境界,最终以有形体现出这种外力——境界。
这便是境界的作用,使之之所以成之的原因。
依托于这种明显差异,境界的表现力得以凸显,也从审美和思维上改变对有形的看法,以全新的方式接触有形。这样,境界也就有了用。无形依托有形成了有形的概念,境界二字便是无形的有形证质。
无形成了有形,无用成了有用。但境界的表现力和有形的表现力大不相同。所以需要区分。由于存在差异,我们把用取于绝对意义。作用于有形的称为用。那么无形依托有形具备作用的称作无用之用。 我们由于境界的作用依旧属于无形,我们就把无用之用简单称作无用。无用也潜在的具备无用之用的含义。
哲学,诗,往往无用,境界的作用和美感超脱形质,也就是无用。诸如此类都是超脱形质的无用。这是对于物质世界来是否发生改变来说的。
境界的作用确是不可忽视的,所以称作一种力,他拥有的美感都在于这种力量。这是对于精神世界来说的。在不改变物质世界下,改变精神世界,这是他有滋有味的原因,都在于超脱的境界。而这种超脱并没有改变形质世界,所以这种超脱的美感都是以无用作为物质基础。这是行文的逻辑。只有具备这样的这样无用的内涵,在境界内,才能是有滋有味的。
有形无形和有用无用都是同时具备绝对和相对意义的。
用和无用两个状态。但无用之用又是一种状态,它在物质上属于无用,在精神上属于用。依托物质的精神具备表现。在整体上又称作用。
无用之人,超脱的人,无用之事,超脱的事,无用之物,超脱的物。
超脱的意义
超脱于有形,不是简单的思维方式的变更,如此未免愚昧,也并不能彰显境界的功用。有形的物质世界存在善恶和价值评断。超脱的思想意味着格局凌驾于具体的价值观念等。从更宽广的角度建立全新的三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