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时雨普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歌罢这首《破阵子》,您感受到的一定是建功疆场、杀敌卫国的英雄主义,和抗击侵略、恢复中原的远大抱负。
没错,今天我们要说就是这首词的作者:民族英雄辛弃疾。
我们从辛弃疾的生平故事,或许可以找出这位武功高强的大文豪安身立命的密码。
01 从小立奇志
对辛弃疾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祖父辛赞。北宋灭亡时辛赞为家族人数众多所拖累,滞留在首都汴京,不得已出仕金朝。但他却“心存汉阙”,闲暇时常带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点江山,并一直打算寻机起兵抗金,以报亡国之恨。
所以,辛弃疾心里,从小就立下了光复故国的远大志向。
02 投军抗金朝
辛弃疾十几岁时,曾两次去燕京参加进士考试。他注意观察燕京一带的地理形势,好为将来起义进军作准备。
辛弃疾二十二岁时,拉起了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击金朝的统治。他带领队伍加入到活动于山东莱芜泰安一带的耿京起义大军,因文武兼备,被任命为掌书记。
03 单骑追逃兵
有个叫义端的济南僧人,是经辛弃疾介绍加入义军的。不久,义端竟趁机窃取义军印信叛逃。耿京当时很生气,欲杀介绍人辛弃疾,辛弃疾是有血腥的男人,跟耿京相约:只要三天期限捉拿义端,过期甘愿伏诛。
辛弃疾知道义端必定投奔金人,纵马急追,果然在通往金营的路上抓获了义端。辛弃疾一剑就斩了他的脑袋。从此更加受到耿京重用。
04 飞马擒叛将
宋金议和的第二年,耿京接受辛弃疾的建议归顺南宋,并委派辛弃疾觐见宋高宗。不料辛弃疾带着朝廷颁发的委任状返回时,耿京已被部下张安国杀害,张安国成了金朝的济州知府。济州就是现在的山东巨野一带。
辛弃疾得知后,率精兵五十骑突袭金营,生擒张安国,并迅速杀出重围,后将张安国押送临安,斩首示众。
这段传奇般的经历,南归后的辛弃疾曾满怀豪情地追忆道: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媞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跃然纸上的,是一个英姿雄发的将军形象。
05 南归受排挤
由于耿京已死,辛弃疾所在的义军已不存在,他只好留在南方。不思恢复的宋高宗,只给了辛弃疾江阴签判这样一个微职。
南归后的辛弃疾,几十年宦海沉浮,历任中央、滁州、江东,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地方大员。在任期间,颇有政绩。兴利除害,整顿乡社,创办学校,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然而,辛弃疾的最大志向是建功疆场,恢复中原。可惜的是,南宋王朝不思恢复,一味屈辱地割地赔款求和,以便偏安江南。绝大多数时期,朝中也是主和派控制大局。
在这种形势下,辛弃疾不为重用,尤其得不到在抗金前线统兵御敌的机会,还遭受主和派大臣们的排挤、压制、弹劾。辛弃疾一生累遭谪迁,除了他不畏强御,刚拙自信的个性原因之外,宫廷倾轧怕是最重要的原因。
尽管如此,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的辛弃疾,一有机会便会向朝廷进言,写下了著名的《美芹十论》《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等文字,提出了恢复中原的具体措施,但一次次得不到朝廷的认可。
06 英雄壮志难酬
辛弃疾的主要成就是词作,其风格雄浑悲壮,气势磅礴。他常在作品里吊古抚今,抒发报国无路的痛苦与激愤,雄壮中透着几分悲凉。
辛弃疾的青少年时代,生活在“潇洒似江南”的故土济南,如今秀丽的大明湖畔有稼轩祠,祠堂正厅有郭沫若撰书的楹联: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恰当地概括了辛弃疾的生平事迹。
时势造英雄。金戈铁马,战火狼烟,造就了辛弃疾这样出类拔萃的人,如今我们凭吊古人,抚今追昔,感叹时代,歌颂英雄,可以说辛弃疾当之无愧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网友评论